探讨如何实现大规模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新动态的实时更新

摘要: 城市大规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城市规划发展、城市运行管理、数字城市建设、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数据。 为了保持基础数据的现状和实用性,数据的动态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 本文以彭水县城市规划区为例,对城市大范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的内容、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对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参考意义。从事相关工作。

关键词:内容动态更新原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大比例尺方法、测绘

大规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除了满足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外,也是数字城市建设、实施多规合一、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运行和城市演化分析的重要基础数据。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也加速了基础数据的变化。 目前,随着彭水县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及连接道路工程以及新城区建设等多项工程的实施,如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停滞,将会带来诸多不便。城市发展需要保证其数据的时效性,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信息。 随着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定期更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应用需求。 实行动态更新是新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彭水县主城区完成了1:500地形图修复勘察、地下管线动态更新和建筑信息勘察,建立了相关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通过房产测量、跟踪测量、竣工规划验证测量等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本文作者对城市大范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的内容、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城市大范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开发

动态更新与常规更新相反。 定期更新是指在规定周期内更新地理信息矢量数据,并在周期时间内保持数据最新;动态更新是指在几秒内保持基本地理信息矢量数据最新。 在几天或几个月内,数据会根据其变化使用实时更新模型进行更新。 从发展历史来看,城市大规模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经历了从定期更新到实时动态更新、从局部重点区域更新到全面更新、从传统技术手段更新到综合利用的发展过程。现代高科技的更新。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内容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包括数字线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栅格图(DRG)、地下管线数据和元数据等。动态数据更新的内容包括空间实体的变化、相关属性信息的变化、拓扑关系的重构。

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原则

由于城市大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不可或缺,动态更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数据时效性原理

当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准确地更新数据,保证数据的时效性。

3.2 数据一致性原则

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容、坐标系、格式等的一致性。我国全面启用200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不同坐标系下的数据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更新时,必须保证各地图类型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3.3 同步性原则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类型较多,属性信息也相对复杂。 更新时,图形数据和属性信息必须同时更新。

3.4 精度匹配原则

对于更新后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应保证精度要求,保证原始数据与更新后数据的正确连接。 同时要注意更新部分和未更新部分的精度匹配。 3.5 合理性原则 更新后的数据结构设计必须合理,尽量减少数据冗余,保持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 3.6 数据安全原则 运营生产单位必须严格履行数据生产保密责任,确保数据安全,加强保密管理,不得泄密。 数据结果不能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为了防止数据被非法使用,数据库应设置用户管理权限,记录数据操作的全过程,防止数据损坏。

4、动态数据更新的技术流程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应制定城市规划区的更新策略。 根据采集的影像数据、规划建设相关数据、专项数据等,通过实地测量、摄影测量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确认变化区域,进行更新测量,最后进行测绘。诸如施工项目跟踪测量和竣工规划验证测量等测绘结果与现有数据相集成。 质量验收合格后,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实现大范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 城市大范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的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方法

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方法根据地形要素变化率、比例尺大小、数据条件等因素可分为复测、修订、编制等; 数据库更新方式可以分为版本更新和增量更新。 不同数据类型的更新方法总结如下:

5.1DLG更新方法

DLG数据更新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的重点。 根据地形变化、资料条件、仪器设备、人员技术水平等,可采用野外测量方法、摄影测量方法、编绘方法等。 在实际的更新工作中,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野外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采集、网络RTK、三维激光扫描等野外方法获取地形点的坐标和高程。 更新后的方法和要求按照CJJ/T8执行。 摄影测量是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包括倾斜摄影测量)来获取地物的坐标和高程。 编制制图方法采用大于现有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和数据,通过内容选择与更新、制图综合编辑等技术方法编制地形图。

5.2DEM更新方法

地形的变化通常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局的。 更新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倾斜摄影测量是产生高精度、大比例尺 DEM 的最常用方法。 通常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等技术方法来收集DEM数据。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飞行区域地形地物的三维坐标,并对获取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滤波、分类、建模等步骤,得到DEM数据。

5.3DOM更新方法

DOM更新方法与DEM更新方法类似。 它以航空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现有的基础测绘成果,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技术手段更新DOM。

5.4 地下管线更新方法

地下管道数据的动态更新一般通过跟踪测量和完井验证测量来完成。 有些地区采用一次性地下管道检测的方式获取管道数据进行存储。 由于地下管线建成后难以准确检测其平面位置和埋深,全市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基本采用竣工验证测量数据动态更新和存储。

5.5 元数据更新方法

按照CH/T1007标准中元数据结构、记录、内容和格式的要求收集元数据信息。 在采集操作过程中,可以开发专门的采集和格式转换软件,并注意元数据中“更新日期”、“更新内容”等更新信息的采集。

5.6 数据库更新方法

数据库更新周期应与数据收集同步。 更新方式主要包括增量更新和版本更新。 增量更新是在原有数据库的基础上,只对变化的部分进行相应修改; 版本更新就是数据更新后替换掉原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从而达到数据库更新的最终目的。

6、基础数据动态更新质量控制

资料更新成果质量检验实行两级检验、一级验收制度,即更新成果应通过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验、测绘质量检验的最终检验部门、项目管理单位组织验收。

6.1 项目过程检查

测绘作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各阶段完成的测绘成果的相关作业依据和验收标准,对每一项完成的测绘成果进行自检、互检等过程检验; 应根据生产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应根据过程或阶段结果尽早进行。 便于操作标准和质量标准的统一; 检验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检验记录,最后出具质量自检报告。

6.2 最终检验

过程检验合格后,按相关要求报送市测绘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对更新结果进行最终检验。 验收合格后,运营单位将验收结果移交。

6.3 结果接受

更新结果质量检验合格并全部移交后,项目管理单位组织专家或委托质检机构对更新结果进行验收。

七、总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大规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范围越来越大,数据信息变化越来越快。 因此,保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尤为重要。 为了可持续地开展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应建立相应的机制,如政策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动态检查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同时不断探索和研究城市大范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模式,结合彭水县山地城市特点,加大自然资源空间数据挖掘和分析力度,完善新型测绘技术,如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实景模型、机载三维激光点云等技术可以及时检测变化并采集相关地理信息数据,从而对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