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矿山历史笔记-用金银铜当笔,写下基础地理传奇!

全。我身处江西这片土地,深深体会到这里的金属矿藏博大精深。历史久远的商周时期,瑞昌铜岭的铜就铸就了赣鄱地区灿烂的青铜文化,并成为了远古中原和三星堆铜原料的来源之一。汉代时,在修水、昌水汇合处,我们曾经发现高品质的砂金矿。到了唐朝,人们更是深入山中开采岩石,挖掘出更多的金矿。宋代以后,白银货币化,江西的银矿在其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都是在一个个地下采矿区域内书写而成的传奇篇章。走进一个采矿区,降到深处,一切都变得黑暗而危险。只有燃烧的松木火把显得无比渺小,但这正是生命的唯一光点。每个巷道长约数米,坚实的支撑,稳定的结构,都是在多次塌方后总结所得,以保障工人的安全。我想说,这些采矿者们是多么的勇敢和无畏啊!铲)的采银人,专门负责在矿洞中寻找银矿石。这是我身处江西省德兴市银山银矿遗址采矿区的一幕。身处山腹之中,整个空间犹如迷宫一般错综复杂,洞壁之上却布满了刀劈斧凿的痕迹,原来这些洞道竟非天然形成!从南北朝开始,人们已经开始在这里采银;唐宋两朝,这里成为了全国最主要的产银区;直到元明清时期,采银活动仍在断续进行。这座“银山”中,绵延千年的采银历程,留下了数量众多、形制丰富的矿洞,也留下了不同时期的劳动工具和作业痕迹。照片中的断柱残梁,就是曾经用作矿洞支护的木柱遗存。看到照片中的一名采银人手持铜锏,在狭小的矿洞中寻找银矿石,我深刻感受到了当时的艰苦与危险。我看到一名精壮的汉子身穿粗布衣服,手拿铜锏弯腰蹲在地上,奋力掘进。在他开采出的洞壁断面上,隐约可见一些颗粒状、团块状的蓝绿色碎石,这些可能是孔雀石或蓝铜矿石。这个汉子似乎很开心,他放下手中的铜锏,拿起铜凿,用木槌敲击凿柄,使矿石松动脱落。他持续地掘进、开采着,当他采到的矿石堆积到一定数量后,就会把它们收集到一个竹篓内,然后将竹篓提起来。提篮的方法很特别,竹篓被系在从井口垂落的草绳上,草绳的另一端绕过木滑车,被守候在上面的另一名男子拉在手中,他用力向下拉拽着绳子,盛满了矿石的竹篓就被提了上来。看着这些古代采矿的方式,我不禁感叹人类的智慧是如此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