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驼工冰川探险的幕后英雄

自2008年始职业摄影师郝沛四次进入喀喇昆仑山的冰山腹地在全神贯注于雪峰冰川图景的同时也将镜头聚焦在一路相随相助的驼工身上给予他们真诚的敬意和感激他的好友、作家佟进军也有过类似的难忘经历摄影师的佳作,勾起了作者对当地诸多往事的回忆人与骆驼、驼工与亲人,以及驼工之间无不流露出至真至纯的情愫 

 

四次前往喀喇昆仑腹地的行程中,郝沛跟10名柯尔克孜族驼工结缘,前后有58峰骆驼一路跟随。按照摄影师的描述,冰山中的向导和他“一路上是相濡以沫的关系”。每当夜晚来临,他们就点起篝火,在瑟瑟寒风中进餐。 

遥远而漫长的丝路时代,中国西部古道上驼铃悠悠,辽阔的西域大地到处有驼队穿梭的身影。现如今,天山南北已经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靠骆驼负载、替雇主运货的营生,似乎已是人们对新疆久远交通史的回忆。不过,在喀喇昆仑山的冰山下,还活跃着一支驼工队伍—他们没有承袭商旅货运的祖业,而是另辟蹊径,将登山爱好者带到高耸入云的雪峰前进行膜拜。如果你想穿越克勒青河谷、攀登乔戈里峰、考察叶尔羌河源或观赏瑰丽的冰川世界,往往只能靠骆驼来驮运给养和物资,然后才能开始一段艰险而漫长的旅途。

 

苦鲁勒村是前往喀喇昆仑探险的最后补给站点,距叶城285公里。它曾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庄,如今超过六成村民化身驼工,专为科考、探险人员服务。某个清晨,掩映在大山中的村子一派宁静,牧人驱赶羊群到山下放牧。羊圈右侧炊烟袅袅的地方,就是牧民和驼工们的家。 

 

出发前夜,摄影师住在苦鲁勒村驼工丹尼尔家的小土屋里。第二天一大早,他们打开房门,屋外聚集了前来送行的三十多位男女老少。早餐之前的工夫,驼工们已经将路上所需行李和物资打包,一个个被牢牢地捆在驼背上。给孩子喂奶的们坐在地上,大一些的孩子站在一旁,她们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就是即将远行的驼工。 

 

短暂扎营休息后,一段新征程开始了。原地休息时,为减轻驼队负重,沉重物资都要被卸下。出发时,驼工使唤骆驼卧在地上,将一件件行李再次分类、打包、。骆驼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旅程,它们常年在这一带行走,充当重要交通工具,似乎也早已明白:漫漫刚刚开始,主人要去的冰山还在遥不可望的地方…… 

驼工的新生,是由喀喇昆仑山赐予的

那是在26年前,1987年的5月份,我有缘随一支科考队走进喀喇昆仑山腹地中的克勒青河谷,去考察叶尔羌河突发性洪水的成因。为解决物资给养运输问题,我们曾在河谷周边地带做了一些实地调查,希望能在这里找到运输物资的驼工和骆驼。大山深处的苦鲁勒村是进入克勒青河谷的途经之地,该村周围生活着不同民族的村民。由于地处偏远的高山区,村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被一道道高山、一条条沟壑隔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农牧人以马、驴作为代步工具,外出赶集、探亲,以骆驼为交通运输工具,驮运生活物资。所以,每家每户除了放牧羊群,还常常畜养数量不等的马、驴或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