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河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新设专业。 其前身是2004年开始招生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与管理专业,2008年被列为河北省品牌专业,该专业专业被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之一2010年高等教育机构项目。

1.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以上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河北省“333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校级学术人员1人领导者。 、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 教师10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

2. 培训目标

培养学生立足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特点,掌握自然地理学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是能在科研教育机构、相关院校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

三、课程与实践安排

主要课程有:地质地貌学、气候气象学、环境科学概论、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综合自然地理学、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基础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灾害学、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课堂实践三个环节。 实习专业共3个,均有固定实习基地。 分别是第二、第四学期安排的秦皇岛柳江地质地貌野外实习、黟县青西岭制图野外实习和承德武陵山土壤植被野外实习。 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是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实践,共18周。 课堂实践活动按照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

四、就业与升学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科研教育单位、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升学方向:毕业生可选择攻读自然地理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