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刊经济地理诞生于科学的春天40年坚持倡导和谐人地关系

地理资讯是什么_地理资讯_地理资讯系统/

1981年7月,《经济地理》正式创刊。

红网时刻记者王艳长沙报道

这是一本诞生于科学的春天、成长于改革的春风中的学术期刊。

始建于1981年,至今已走过40年的风风雨雨。

被CSSCI来源期刊、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文权威学术期刊等评价体系收录。 2012年至2020年连续​​9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 2015年、2018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数字影响力学术期刊之一; 2018年被Google Scholar评为“中国学术期刊百强”……融合地理学、经济学两大学科特色,始终秉承“崇尚和谐”的创刊宗旨该刊以“人地关系,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宗旨,在几代地理工作者、编辑的辛勤耕耘和辛勤耕耘下稳步发展壮大。 它就是《经济地理》杂志。

地理资讯_地理资讯系统_地理资讯是什么/

经济地理编辑部.

地理资讯_地理资讯是什么_地理资讯系统/

《经济地理》被CSSCI来源期刊、CSCD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人文社科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等评价体系收录。 2012年至2020年连续​​9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

为什么学术期刊被列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核心期刊? 又能否保持长久而强劲的生命力,数十年坚持不懈地破浪前行?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经济地理》杂志,在对话和细节中找到了答案。

质量

将稿件评选权交给专家

时间追溯到1978年,那一年,我国各高校地理系恢复了经济地理学专业或课程,许多地理院校还建立健全了经济地理学研究室。 我国经济地理学重新焕发活力,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根据国家地理学科总体布局,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挂靠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1978年5月,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正式成立,成为全国唯一以“经济地理学”命名的地理研究所。

半年多后,1978年12月,湖南经济地理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在长沙联合举办了“全国经济地理学术会议”。 开拓经济地理学的学术领域。 经过多方努力,《经济地理》编辑部最终落户湖南经济地理研究所。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1981年7月,由中国地理学会和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经济地理》杂志正式创刊。

质量是科学期刊的生命线。 40年来,《经济地理》始终高度重视质量建设,并将这一标准的实践融入到每期杂志的出版中。

“学术期刊论文一旦发表,就会被各个数据平台采集发布,传播效率高、传播范围广。因此,对于期刊出版来说,稿件编辑和校对质量是除了学术质量之外最关键的环节。文件。”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地理》编辑部主任苏长贵介绍,《经济地理》坚持来稿“四审”制度和“三校三审”。录用稿件的“阅览”制度,真正实现了选稿的力量。 专家。

《经济地理杂志》收到的每篇稿件,首先经过该杂志专职编辑的初步筛选,然后由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的专家按领域进行审阅,然后由编委会和非匿名审稿人进行匿名审阅。工作人员评审员。 最后,期刊副主编完成稿件的审阅和组装,期刊主编批准审稿结果。 这种选稿制度很好地保持了期刊的质量和专业性,让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文章能够在期刊上发表。

地理资讯系统_地理资讯_地理资讯是什么/

编辑桌上的专业书籍。

地理资讯系统_地理资讯是什么_地理资讯/

时代在变,但《经济地理》杂志的封面依然是低调的地虎。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小细节。 编辑部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湖南统计年鉴2016》《湖南省对外贸易促进报告(2015-2019)》等专业书籍。 苏长贵笑道:“这些都是我们编辑手头的书,学术期刊讲究科学准确性,我们编辑必须把细致、严谨、科学的态度融入到编辑和审稿工作中。如果遇到任何疑问,我们会随时查阅专业书籍。”

从1981年第一期杂志封面以地球为背景,到如今山水环抱、高铁穿城而过的封面图案,时代在变,但《经济地理》杂志的封面依然是低调的土黄色。 “这是土地的颜色,金黄色,寓意‘经济’,山河象征生态环境。地理讲究图案,我们把美丽的愿景呈现在封面上。”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所长、《经济地理》杂志社社长魏晓坦言,“这个封面我们已经用了10年了。经济地理是一本学术期刊,我们希望杂志社能够给予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稳定的印象。”

情怀

勇于在科技世界承担责任

从1981年创刊至今年6月,《经济地理》共出版280期,发表文章8200余篇。 任何时候,《经济地理》始终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聚焦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城市群/都市圈、农村问题、土地与生态、旅游经济等领域,聚焦研究结果及对策建议。 落入地理空间的现实,引导学者在祖国大地上写论文。

2019年9月,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10月,《经济地理》立即策划组织研究专栏,以2020年第4期至第6期三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专栏”的形式,连续发表专题文章15篇,探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多角度、全方位研究黄河流域经济、生态、环境等质量发展问题。

地理资讯_地理资讯系统_地理资讯是什么/

2020年3月,《经济地理》发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撰写的文章《SCI主导的“论文主导”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为破除唯分数、唯晋升、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疾,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规范关于高校使用SCI论文相关指标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此时,《经济地理》收到了中科院院士陆大道的相关论文,他曾发声这件事多次经过深思熟虑,发表了《SCI主导的“论文当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这篇文章,让学者们听到陆道道院士对SCI论文导向的批评,为地理学家特别是青年学者不忘求真求理论的初心,端正功利导向,扎实做好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也是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写出自己的论文。

“我们要有敢于承担科技界责任的精神。” 在苏长贵看来,陆大道所写的《以SCI为首的“论文挂帅”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一文中的一些话可能非常尖锐。 但可以说,爱之深,责任之深。 《经济地理》发表这篇文章,不仅是因为卢院士的爱国求实情怀所感动,也是希望这些话能够真正感动科研第一线的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 。

创新

让中国的经济地理成就走向世界

如何拓展学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发挥综合媒体传播的优势,不断扩大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019年3月,省政府决定将湖南经济地理研究所(含《经济地理》杂志)并入湖南财经大学,进入普通高校。 办刊条件改善了,办刊信心增强了。 2019年7月,《经济地理》探索线上传播新方式和渠道,开通《经济地理杂志》微信公众号,首创“辣妹”编辑虚拟形象。

期刊文章延伸解读、时事热点、经济地理人物榜单、文章影响力数据、专栏征集……一批有思想、有观点、可读性强、好看的文章定期推送给观众不仅活跃了学术氛围,也受到了地理界的欢迎和好评。

2020年5月,《经济地理》“学习频道”上线,与“期刊频道”同步。 编辑部邀请国内人文、经济地理学领域优秀中青年专家录制相关学术热点、论文写作、科研方法等讲座视频,观众可点击免费观看公众号,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提供平台。 一个高质量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为更好地发挥期刊品牌,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学术影响力,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近年来,《经济地理》杂志还组织举办了“经济地理优秀青年作者发展论坛”高层论坛。 “经济地理学科研能力提升专题论坛”、“国土空间规划与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双循环背景下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等学术会议结束、利用会议吸引优秀作者和高质量论文,引领学科发展,逐步形成期刊品牌学术活动,更加关注社会经济重点、难点、前沿问题开展研究,更好满足需求经济和社会发展。

苏长贵说,“我们现在以期刊为重点,加强学术交流,正在建设期刊、学会、高校、人才的学术共同体。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在柳州举办学术论坛,广西、山西太原、湖南长沙。将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碳达峰与碳中和等话题进行讨论。

随着互联网和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网络出版和传播方式的革命,期刊的发展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 学术期刊如何在专注学术、坚守质量的同时乘风破浪、走向海外,成为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经济地理》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就找到了自己明确的定位:1999年,《经济地理》被全面收录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创刊以来的所有文献资料均被转录入数据库。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电子文献在国内外出版发行,成为最早“借船出海”进入网络出版的期刊之一。 如今,该刊电子版已发行至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0年,《经济地理》电子版年下载量达到95万次,约600万页。 2015年加入中国地理学会地理资源期刊集群网络,实现学术数据实时共享。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魏晓表示,“目前,经济地理学立足国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未来,在湖南财经大学的新平台上,我们要打造一所高水平的经济地理学专业。”高质量的出版体系,促进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同时,为了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我们将计划创办英文期刊,让中国的经济地理学成果能够更好地去世界。”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