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风副主任讨论国家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年

2015年6月1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15年国家基础测绘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是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纲领性文件。 为让各界充分认识《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就《规划纲要》回答记者提问。 《规划纲要》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基础测绘发展目标。

1、据了解,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印发《国家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原《规划纲要》),规划期限至2020年。近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简单地说,两者之间存在延续和发展的关系。

2006年,根据《测绘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我局会同测绘局等9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国家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办发[2006]59号《纲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本规划纲要,推动事业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这份规划纲要已实施近10年,“十一五”、“十二五”确定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转型升级、拓宽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比如,机构名称变更为“测绘地理信息局”,职能进一步丰富; 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等新业务开始出现,基础测绘服务更加贴近需求; 以“联网”为目的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图”建设和应用等取得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政策环境基础测绘发展发生重大变化。 原《规划纲要》确定的2015年至2020年共6年的发展思路和任务布局需要及时调整。 为此,参与编制我局业务规划纲要的各部门决定对其进行修改,并于2010年报国务院批准。修改工作于2012年正式启动。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实质上就是这次修编的结果。

所谓两者之间的“延续和发展”,就是指上述关系。

之所以对原《规划纲要》进行修订,是为了适应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政策和需求的巨大变化,微调2015年至2020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已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通过修订工作,对问题进行了梳理。 原《规划纲要》列出的问题中,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了哪些新问题? 形成了“问题导向”的规划编制机制; 二是根据当前发展形势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地理信息的新要求,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和发展布局; 三是在明确2015年至2020年基本测绘发展任务的基础上,对至2030年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进行展望。

二、《规划纲要》在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任务、提出政策措施等过程中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答:基础测绘工作的本质属性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能。 《规划纲要》主要根据新时代基础测绘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技术可行性,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任务,提出相应政策措施。

首先,党和国家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在2014年两院院士会议上提出“地图问题”。 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多次对测绘地理信息发展作出批示。 几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也提出了对基础测绘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这些讲话、指示和要求是确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基本依据。

其次,新需求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方面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一带一路”战略、海洋强国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等,客观上要求基础测绘发展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实现工作对象、服务方式创新。 例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国家战略任务,需要在基础测绘支撑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提供地理监测和信息服务。 应急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也意味着新时代应急测绘保障工作面临广泛深入的需求。

最后,技术发展是重要基础。 基础测绘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工作,其生产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程度。 当前,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相关技术快速发展,我国自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加快组网,预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空间基础设施等重大专项随着高分辨率地球观测系统和陆地-海洋观测卫星系统的实施。 与此同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与基础测绘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不断成熟、应用和普及。 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基础测绘生产方式、工艺流程的转变和生产服务效率的提高,为基础测绘转型发展准备条件、提升能力,成为基础测绘的重要支撑。为规划任务可行性研究奠定基础。

3、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发展战略如何及时调整,《规划纲要》如何体现?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局深入分析新时代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提出“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 “建设测绘强国”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测绘测绘强国发展规律。测绘地理信息本身。其中,“加强基础测绘”是基础,是业务的基础,是业务的基础,是保障服务的源泉。职业转型升级的鲜明特色,是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强化公共服务”是测绘地理信息政府职能转变的标准和重要方面。 “做强地理信息产业”是动力。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维护国家安全”是使命,是重大战略问题,涉及如何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管理。 “建设测绘强国”是目标。 通过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最终抢占国际测绘地理信息战略制高点。

《规划纲要》的编制坚持以这一战略为指导,在基本测绘规划目标和规划任务上充分体现这一战略要求。 一是“新基础测绘”方面。 《规划纲要》明确将“新基础测绘”作为基础测绘发展的新方向,并表述了其特点、主要内容等,明确提出了全面建立新基础测绘的目标2030年前测绘体系建设。二是基础测绘应用服务。 《规划纲要》将地理监测和应急测绘作为基础测绘应用的延伸,体现了发展战略中“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的要求。 此外,《规划纲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要求出发,提出了相关发展目标和任务,使《规划纲要》成为推动测绘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事业整体发展。

四、与原《规划纲要》相比,《规划纲要》有何不同?

答:本次修订工作未对原《规划纲要》文本的框架结构进行任何调整。 四大块内容不变,重点调整二级标题及相关内容。 一是立足十八大以来新的发展形势,丰富和完善了“规划背景”部分。 同时,根据测绘地理信息新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调整了发展目标。 。 二是规划任务由原来的7项调整为目前的5项。 调整后的规划任务突出测绘基准和卫星技术应用,突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突出自主技术创新,重点关注边境、国外和海洋。 其他方面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三是保障措施由原来的五项调整为六项,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保障。

与原《规划纲要》相比,《规划纲要》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一是提出了新型基础测绘发展方向,明确了其主要特点和相应目标任务布局。 二是首次明确提出构建以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为核心的完整服务链,进一步丰富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内涵。 三是进一步加强卫星测绘应用,将其定位为现代测绘基准维护更新和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服务体系的主要技术支撑。 四是进一步明确测绘地理信息自主创新方向。

5、刚才您提到新型基础测绘,这是一个新的提法。 您能进一步解释一下吗?

答:新型基础测绘是传统基础测绘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方向。 经过多年努力,国土基础测绘任务已基本完成。 “十二五”规划评估报告显示,目前,国家和省级(除西藏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全面建成,基础测绘生产由以地图测量和更新为主转向以地图测绘为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维护和更新的变化; 基础测绘服务内容由提供基础比例纸质地图转向提供多样化数字产品、定制化测绘服务以及地理国情监测、数字城市、应急测绘等个性化服务。 转型; 基础测绘服务模式实现了统一窗口服务向窗口+网络服务模式转变; 以天文大地测量等技术为支撑的传统测绘基准,已完成向以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测绘基准的转变。 此外,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和市场主导的产业化服务并行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服务格局更加合理。 但经济社会各领域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加速。 传统基础测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要适应新形势,调整基础测绘发展战略。 进一步明确工作定位,与时俱进调整工作布局,加快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工作重点的转变和转变。 为了与传统基础测绘相区别,更好地体现基础测绘发展的阶段特征,我们采用“新基础测绘”这一术语。

《规划纲要》明确了新基础测绘的特点是“全球覆盖、陆海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 其“新”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手段——将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纳入基本技术手段,充分体现测绘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新”工作内容——基于现有数据库 全球、海洋、重点区域动态测绘维护更新为日常工作,实现全球覆盖、陆地和海洋兼顾; 成果形式“新”——以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和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为主要成果形式,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多尺度融合和联动更新,不再局限于生产根据规划绘制纸质地形图; 生产服务模式“新”——满足多元化需求的网络定制服务是主要的生产服务模式,打破了单一、僵化、线下的传统服务模式。

六、当前,正值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 除《规划纲要》外,你们局还有其他规划工作吗?与《规划纲要》有何联系?

答:去年,在推动《规划纲要》报批过程中,我局按照《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启动了《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国家相关要求。 近日,《规划纲要》已获国务院批复,这对于我局编制“十三五”总体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一步,一方面,我局将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推动《规划纲要》实施的具体措施。 同时,抓紧编制“十三五”总体规划。 通过这项工作,研究业务总体布局和地理信息服务新模式、新机制、新内容,探索新兴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常态化的途径和措施,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测绘地理信息管理运营系统。 凝练重大项目,做好项目规划,推动项目立项。

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我们会注意处理好《规划纲要》与“十三五”总体规划的关系。 将《规划纲要》确定的基础测绘任务纳入“十三五”总体规划。 同时,依托“十三五”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基础测绘与其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的界限,做好计划之间的衔接,切实发挥计划在业务中的作用。 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7、应用是开发的生命。 《规划纲要》如何布局基础测绘应用?

答:我局在推动基础测绘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拓展应用、提升能力等问题。 近年来,按照原《规划纲要》的相关部署,我局不断完善基础测绘应用服务模式,基本实现了多元化、网络化、综合化的地理信息服务能力。 《规划纲要》进一步要求基础测绘应用服务多层次、全方位,并对相关任务进行了相应部署。 有:

(一)数字城市建设应用。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继续加快数字城市和数字省建设”、“开展智慧城市地理时空信息平台建设”等,这是基于提高水平的要求是城市综合管理的有力支撑,也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地下管网建设的有力支撑。

(2)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图”建设与应用。 “天图”实际上是互联网+地理信息的一个具体案例。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公安、水利、海关、税务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成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转型的关键支撑。 根据《规划纲要》要求,“推进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建设和应用”的关键是继续强化战略地位,不断丰富信息资源,强化技术支撑,并保证其持续发展。

(三)地理条件监测与应用。 地理国情监测是测绘地理信息直接服务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方面。 也是测绘地理信息的一项新服务业务。 今年年底前,地域普查将全面完成并转入常态化监测工作。 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完善地情国情监测标准体系,优化部门协调机制,形成成熟的监测业务体系”是保障监测工作常态化的前提。 此外,探索将地理国情监测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管理也是实现其商业化的关键支撑。

(四)应急测绘建设与应用。 应急测绘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做好相关工作,重点总结四川、黑龙江等地区应急测绘服务保障经验。 在此基础上,加强应急测绘装备和应急测绘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健全应急测绘工作机制和部门间应急协作共享机制,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业务网络协同,全面提升应急测绘服务保障能力。

8、请您谈谈推动《规划纲要》实施的一些计划?

答:《规划纲要》是指导“十三五”及更长时期国家基础测绘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确保《规划纲要》落到实处,是保障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的关键。 国务院高度重视《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批复文件(国函[2015]92号)明确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职责和分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 要求该局“牵头组织实施《规划纲要》,加强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认真研究解决《规划纲要》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报告重大事项按程序及时报请国务院处理。” 目前,我局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抓紧制定推进《规划纲要》实施的总体方案。 我局近期工作计划及计划:

一是抓紧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编制。 这个问题之前已经介绍过。

二是加强组织落实《规划纲要》的具体工作,细化分解《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指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年度计划和年度预算。各地基础测绘。 协调机制保障各项规划任务落实。

三是加强与参与《规划纲要》编制的相关部门沟通,研究协调共同推动《规划纲要》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探索建立良性实施协调机制为《规划纲要》。

四是高度重视规划评估和考核,适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成绩,梳理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在包括我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测绘地理信息干部职工的努力下,《规划纲要》中描绘的宏伟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届时,我们将全面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实现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多层次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