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潮过程中,最突出的天气是降雪(雨)、大风和剧烈降温。冬季适量的积雪覆盖对于农作物越冬、增加土壤水分、冻死害虫卵、减轻大气污染等是有益的,但寒潮带来过多的降雪,甚至连续数天或十多天的暴风雪,就会造成灾害。在牧区,由于寒潮暴风雪而酿成的"白灾",牧草被雪深埋,牲畜吃不上鲜草,干草供应不上,造成冻饿或因而染病,发生大量死亡,对畜牧业危害很大。 雪灾可能发生期的长短由积雪开始期和终止期决定的。积雪初日越早,终日越晚,雪灾发生期就越长,反之亦然。我国大部分牧区雪灾可能发生始期在10-11月份,终期在3-4月份,可能发生期约6个月。但各地雪灾可能发生始期差异较大,平原区一般是从东北向西南推迟,山地和高原牧区则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提前。终止期和始期正好相反,从东北向西南逐渐提前,山地和高原牧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推迟,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500m以上的高寒牧区,雪灾可能发生期从8月中旬到次年7月中旬,几乎整年都可发生。 积雪期的长短只反映雪灾可能发生期,而是否形成雪灾还要看积雪深度、密度、牧草高度和畜牧本身状况。据牧区的调查分析,我国牧区雪灾实际发生的主要时段在10月份到次年5月份,主要发生期在11月份和3-4月份,分别占年总次数的50%和40%左右。由于11月份的雪量大,表层积雪可日融夜冻,形成冰壳,牲畜不易破冰雪采食,造成"饿灾"。3-4月份牲畜膘情最差,部分牧区又处于接羔保育期,此期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一旦发生雪灾,牲畜损失大。此外,雪灾危害的程度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因各种牲畜的生理特性以及抗灾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雪灾对北方地区农牧业影响较大,气象上俗称为"白灾"。主要防御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是建立草料库这是抗御雪灾的主要战略措施。在入冬前要备足草料,在条件好的地区,可以扩大草场面积和建立人工饲料基地,种植饲料作物和优良牧草,为草料库提供充足的草料,以解决雪灾期的饲料问题。 二是加强棚圈建设在雪灾发生后实行牲畜圈养,避免风雪直接危害。若在放牧转场途中,则要利用避风向阳、干燥的地形,垒筑防风墙、防雪墙,尽可能做到避寒防冻,以减轻暴风雪的危害。 三是机械破雪和除雪当雪灾强度不大时,可用机械或马群破雪,即在被雪覆盖的草场上,先放马群,再放牛群,最后放羊,也可收到较好的抗灾效果、 四是加强预警有关部门应严密监视可能引发暴风雪的天气形势,提前预报暴风雪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并发布相关预警信号,提醒各界提前防御。 此外,雪灾除了对牧区畜牧业有危害外,雪灾对城市交通也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大雪降临时,高速公路和城市市区应及时清除路面积雪。为了加速积雪融化,可以在路面撒播融雪剂。在寒潮暴风雪强烈发生时,应避免出行或停车避让,交通部门必要时要关闭公路、铁路和航运交通,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暴风雪即将来临时应对温室、大棚和畜舍等农业设施进行加固。防止被暴雪压垮或被大风吹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