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较强冷空气的到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多日的中至重度污染天气终于告一段落。本次污染过程来得早、时间长、程度重,专家指出,气象条件持续不利、污染排放仍在高位,是造成本次污染的重要原因。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人力作用有限。因此,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期,就更加需要扎扎实实落实好各项减排举措,稳扎稳打推进治污攻坚,将能够确定的减排量牢牢抓在手里。 此次污染过程的数据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从区域PM2.5组分特征来看,硝酸盐占比达到50%左右,反映工业企业、重型柴油货车、工程机械等排放的氮氧化物在静稳小风、贴地逆温、高湿大雾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发生了快速的化学转化。而通过积极应对,包括对重点行业、重型货车等采取管控措施,并对一些重点企业采取协商减排措施,使得区域内污染源活动水平降低、污染排放减少,减缓了PM2.5污染累积、降低了PM2.5峰值浓度。由此可见,通过积极努力作为,可以有效减轻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我国大气治理还远没有到高枕无忧、松劲歇脚的时候,然而一些地区在推动大气治理方面却有所松懈,出现了执行国家减排政策打折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被闲置、应急减排工作落实不力、违法企业超标排污等问题。例如,国家要求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新上项目应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但个别地方却违规上马“两高”项目;在长三角地区某城市,焦化行业虽已进行多轮整治,但部分企业无组织排放问题仍然突出……这种抓大气治理不严不实、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的工作作风,不仅无益于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会贻误地方的转型发展。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仅反映在监测数据和环境质量上,也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中。只有恪尽职守、真抓实干,确保每一项治污措施都能落到实处,一步一步在正确的道路上稳扎稳打,才能最终收获蓝天白云和人民群众的认可。 政策执行要到位。为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各地也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当地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政策、措施,并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文件等方式反复强调。然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地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抓好抓实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尤其要将各项减排措施切切实实落实到位。同时,要注重对政策执行情况加强调研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确保政策能够发挥实效。 日常管控要到位。企业违法行为频发一直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一大顽疾。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就要敢于动真碰硬,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并充分发挥处罚的警示震慑作用,引导企业自觉守好底线,做到合规合法达标排放。同时也要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指导,尤其是对那些治污能力存在短板的中小企业,要提供切实可行的减排方案,更加精准、科学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应急减排要到位。重污染天气应对是减缓污染程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且在应急响应启动后,将减排措施落实到位。各地要严格按照应急减排清单,分类施策、分级管控,根据企业环保绩效水平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在重污染天气期间采取差异化的减排措施。一旦启动应急响应,各地各部门要做好现场检查督促,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大气污染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想在大气环境治理上取得实效,就要真正做到管在平常、严在日常、抓在经常,全力以赴把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通过人的努力,留住更多蓝天白云。
标签: 地理国家知识点 、 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资料50字 、 初中地理科普书籍 、 地理热点事件2022 、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