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风雅文学装帧的物品地理探索

我踏上了回老家扬州的列车,这趟列车晚上9点多从北京站始发,第二天早上7点多便可到达扬州站。每次回扬州,我都会选择这趟夕发朝至的列车,车窗外一轮明月照亮了夜空。我站在车厢的过道上望着天上那轮明月,想着故乡扬州,便是一座“月亮城”,那里有张若虚的“何处春江无月明”,有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有张祜的“月明桥上看神仙”,有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有王安石的“明月何时照我还”……扬州“月亮城”的美誉,是由文学赋予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写扬州诗篇不计其数,写扬州明月更是不胜枚举。

江苏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拥有许多本土文学家,而且吸引了大量外省文学家前来,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将一个如诗如画、底蕴深厚的地方呈现给世人,并为后世留下了众多文人的笔墨佳作。当我们欣赏这些文人的作品时,便能联想起与之相关的地理景观。图为日暮时分的一片瘦西湖,那里的花柳依水而生,一路楼台直到山峰,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世界。

其实不只扬州,在江苏其他地方,比如苏州、南京、镇江、无锡、淮安和徐州市,都隐藏着与文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在每个中国人的学生年代,都没少读关于江苏地理景观中的那些著名文章和故事。很多人知道我是来自这个地方后,都会问一句:“就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地方吧?”我想,对于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是在通过阅读文献开始了解我的故乡。而对于那些对文化和地理感兴趣的人来说,每一次踏入这些地方,无疑是一个探索历史与现实相遇之旅,也许他们可以找到一些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曾经读过或听说过的事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