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部分地区海水倒灌现象三问

尽管没有强风暴雨,海水却漫过大街小巷。近期,东南沿海省份一些岸段低洼地区发生海水倒灌。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并加以防范,记者采访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有关专家。 成灾了吗? 11月19日清晨,广西北海市民权路经营小卖部的林永贵来到店铺,发现海水漫过街道。“住了40年,第一次见到海水涨到路边。”他说。 据有关部门数据,19日7时14分开始,北海市沿海各潮位站监测到较高天文潮位,最位为1965年以来第二高,海水漫进沿岸部分街道。19日8时50分左右,海水下降至正常水位,相关路面已无积水。 据广西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数据,19日,广西沿海各潮位站均超过当地警戒潮位20厘米以上,涠洲岛、铁山港、防城港、钦州港均为建站以来最位。20日各地潮位开始下降。 “也没下雨,大概1个小时就退了,靠近海边,这种情况也算正常。”广东深圳知名景点中英街上的一位商户告诉记者。据中英街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18日22时左右,中英街主街部分区域发生海水倒灌,约100米长的积水平均深度约15厘米,最深处25厘米至30厘米。 短暂的海水倒灌并未造成实质性损害,也未对中英街正常开放造成影响。 “波及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六省一市。”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风暴潮预报室预报组组长傅赐福说,从监测情况看,风暴潮不强,海水倒灌情况较轻,整体灾害损失非常轻。 成因如何? “海水倒灌、潮汐涨落,都是地球尺度的现象,生成原因非常复杂。”傅赐福说,风暴潮是海水倒灌的主要原因之一,强风吹过海面形成巨大波浪,推动海水向岸边涌来形成。 如果风暴潮恰逢天文大潮,月球和太阳引力叠加,导致海水涨潮达到最位,就会双重作用,形成更位甚至冲破海堤侵入内陆地区。 此次南方地区海水倒灌发生时,正处于天文大潮期的农历十月十七至十九,天文潮又较高。与此同时,受强冷空气和“万宜”台风带来的强风影响,使得较高天文潮多增加0.5米到1米。在没有风雨情况下,借助海上风暴潮的力量,海水很容易被推到沿岸街道社区。11月中下旬东南沿海出现海水倒灌,主要跟秋台风多发有关,单纯天文大潮一般不会引起海水倒灌。 “这次同北方海域10月发生的罕见海水倒灌不一样,当时1米高水位维持近一天,与渤海地形等因素有特殊关系。冷空气和秋台风共同影响在华南沿海11月时有发生,此次天文大潮太高,属于正常风暴潮叠加华南沿海全年最高天文大潮引起。”傅赐福说。 怎样防范? 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北方、南方先后发生海水倒灌,对此应该怎样防范? “今年我国沿海发生灾害性风暴潮过程总计14次,近十年间年均6.7次,就是说今年发生次数比近十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多。”傅赐福说,在全球性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强实测研究和预警预防。 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专家介绍,本轮11月15日针对东南沿海六省一市发布风暴潮消息,17日发布警报,20日早解除警报,预报准确。 目前我国沿海有超过200个验潮站,主要功能就是监测潮位变化。国家海洋预报台会根据台风、冷空气等强天气系统演变以及风暴潮实测资料,综合研判、应急会商,至少提前一天发布预警信息。我国也建有国家、海区、省市监测预警体系,各个预报机构会根据自身职责、管辖海域进行精细化预报,提供差异化服务。 做好预警预报同时,常态化宣传也很重要。海岸地区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群众,在天文大潮期要做好防潮准备,因为即使没有明显的天气系统影响,低洼地区也可能出现轻微海水漫滩或海水倒灌,对电力设施设备等造成损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