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中科院离子体物理所研发新技术,开辟高效稳定等离子体运行模式路线
记者从中科院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EAST超导托卡马克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并发展出了一种高性能稳定的等离子体运行模式,并进行了系统性的验证工作,确保其与未来聚变堆的多种运行条件兼容。这些成果近日已被国际物理学领域的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接受发表。
在进行核聚变实验时,托卡马克装置中的高约束等离子体边界区域会出现周期性爆发,这种现象称为边界局域模(ELM)。大型ELM就像太阳耀斑一样强烈,它导致了能量和粒子的迅速释放,产生强烈热脉冲,从而对实验设备造成严重损害甚至熔化材料,并且散发出大量杂质污染着聚变堆芯部内的等离子体,使得长时间稳定运行成为难题。在未来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面前,这是一个需要降低20倍以上瞬态热负荷的问题,而探索无ELM或小幅度ELM、高约束运行模式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磁约束聚变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
GrassyELM是一种特殊的小幅度、高频率自发不稳定性,其带来的瞬态热负荷通常远低于普通大型ELM,但其形成原因和条件仍然不够清晰。这使得世界各地主流托卡马克装置难以实现这一类型的稳定操作。在未来的大规模聚变堆设计上,如果能成功实现这种状态,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大突破。
EAST超导托卡马克团队通过在类似金属壁、旋转速度较低以及电子加热为主导的情况下,对获得GrassyELM提供了一系列关键条件。此外,他们首次揭示了该类型不稳定性的内部动力学机制,并发现它具有极强排除杂质能力,为维持长时间、高性能等离子体稳态运作提供了新的可能。这种创新方法对于解决当前存在于所有诸如ITER及CFETR这样的巨型项目上的瞬间热负荷瓶颈至关重要,也为将来更大的CFETR计划奠定了理论基础,因为该计划旨在达到1GW级别的功率输出。
标签: 高中学地理看什么书 、 地理演讲小知识 、 地理100题含答案 、 世界地理知识 、 适合给小学生讲的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