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临产量减少和市场收缩的双重挑战。同时,节能减排压力也日益增大。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钢铁企业如何前进?近日,在湖北武汉举办的“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高层论坛”,政府、专家与企业共同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会议上,对于烧结工序中的脱硫技术进行了深入讨论。
据统计,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占比约为8%,仅次于电力行业,而烧结工序是造成这一污染的大头,其二氧化硫排放占整个企业总量的70%~80%。因此,解决烧结脱硫问题至关重要,但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
首先,我们缺乏适应国内实际情况的一套稳定有效的烟气脱硫技术。目前很多地方照搬其他领域经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为不同工业领域、二氧化硫浓度变化大,不同温度和气流量条件下都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此外,由于运行成本较高,并且缺乏相应激励政策,一些企业对此持观望态度。
多种脱硫工艺被提出,如石灰石—石膏法、氨—硫胺法、循环流化床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势。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工艺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扩展石膏副产品应用范围,或改善氨—硫胺法系统防腐措施以降低成本。
不过,也有一些成功案例,如广西柳钢采用废物治理原则成功实施了两台83平方米烧结机头烟气脱硫项目,该项目效率达95%,除尘率40%,并兼具部分脱除氮氧化物功能。而福建三明钢厂也推出了180平方米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系统,该系统安全性高且后续处理需求小。
为了推动新技术应用和后评估体系建设,中国钢联正在制定相关计划,将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奖励措施等手段促进科技创新,同时加强后续跟踪评估,以推荐成果显著的案例提升产业标准。此举不仅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小型企业带来了压力,也为拥有先进环保技术的小型环保公司提供了商机。
标签: 适合十岁孩子看的地理书 、 自然常识知识点 、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 地理常识问题 、 高中地理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