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12年封湖育鱼计划成功裸鲤鱼群数量激增17倍

。自2003年实施封湖育鱼计划以来,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裸鲤资源量不仅恢复了,而且还实现了连续增长。同时,鸟类种类也从1989年的164种增加到目前的220多种,为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名叫张海德的人物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渔政管理局局长,每年的冰封和产卵季是巡湖组最忙的时候。在这期间,他领导的巡游队伍分成两部分,对于可能发生非法捕捞、贩运湟鱼行为进行执法检查。

全球气候变暖对青海湖裸鲤资源造成了影响,使得生存环境恶化。不过,这些措施并没有阻止当地政府加大在青海湖地区的退耕还草力度,也没有阻止他们对主要入湖河流进行整治,以保证裸鲤的“生命通道”更加畅通。此外,还有立法保护措施已经实施35年,从最初单一的行政处罚到增加刑事处罚,现在打击非法捕捞、贩运、加工、销售裸鲤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

为了更好地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和增加青海湖裸鲤资源量,早在1980年, 青海省政府就颁布《青海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实施细则》,部署停止冬季冰鱼生产,并且开始实施封 湖育鱼计划。在此基础上,加强人工孵化技术攻关、产卵场地建设以及渔政管理设施投入,使得每年的打捞成本提高,同时偷捕者明显减少。

据最新监测显示2014年底青海道达45000吨,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不仅如此,那一年也是所有记录中增长最快的一年。这样的结果让人们相信这些努力正在取得成效。同时,由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也受益于这一变化,如普通鸬鹚、鱼鸥和棕头鸥等鸟类种类也有所增加。这一切都证明了一件事情:通过合理规划与严格执行法律,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自然宝贵遗产,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健康的地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