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强调合作共赢秸秆打捆成果送往电厂燃烧转化为绿色发电的保护环境良方

陈集镇的麦秸捆成果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李莉的镜头捕捉了丰收时节农民们辛勤工作的情景。每当新粮食季节到来,麦稻秸秆如何处理成为村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然而,在江苏仪征市陈集镇,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这里,高效的搂草机和打捆机在小麦收割后的田间巡游,将干燥整齐的秸秆收纳并压实。一番操作后,一根又一根坚固的大型圆柱体“麦秸捆”便形成,并迅速被送往附近发电厂。在这里,这些曾经看似无用之物,如今却变成了“新能源”,不仅为陈集镇带来了经济收益,还促进了环境保护。

据了解,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植物残渣(包括但不限于农业废弃物)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它们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热量,其平均热值甚至接近煤炭的一半。此外,由于这些植物残渣含有较少的硫、烟雾生成量低,因此在燃烧过程中对大气质量影响较小,同时也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大力推广机械化打捆技术已成为该地区的一项重要策略。通过合作共赢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还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这项创新技术不仅将原本散乱且无法利用的小麦茬集中整理成高效易存储的小块,更为农作物种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肥料来源,从而实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在明玉专业合作社的地带,每年丰收时期,小麦茬均被精心挑选并进行一次性自动捡拾、打捆整形等操作,以确保其商品化与运输更为便捷。此外,该合作社还成功建立起与上海电气天长分公司之间稳定的供应关系,为农民增收打开了新的途径。

尽管最初薛钰先生对于这项技术持谨慎态度,但经过市场调研和培训,他决定投入这项前所未有的尝试,并取得显著成绩。他说:“从安徽老家回来的那次,我发现这个市场很有前景。”

随着政府扶持和社会支持,该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明玉专业合作社已经购买了一组现代化设备,如拖拉机、打包机以及抓草机,使得他们能够更快地完成整个流程。而2019年,他们成功向上海电气天长分公司供应超过4000吨的小麦茬,即使考虑成本,每年的收益仍然达到12万元以上。这只是一个开始,而未来,它将继续惠及更多人群,让“小遗丑”真正发挥它的大作用,使得政府、企业、合作社乃至普通百姓都能从中受益良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