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反复回响的秸秆故事合作社示范收购送往电厂燃烧发电

在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麦稻秸秆的处理方式与众不同。每当收获季节到来,农民们并不会将这些秸秆视为问题,而是利用现代化机械,如搂草机和打捆机,将其高效收集、压实打捆。仅几分钟,就能从田间中整齐地塑造出一个巨大的圆柱形“麦秸捆”。这些捆绑好的材料不再是废物,而是被送往发电厂。在这里,秸秆不仅成为了一种新能源,还带来了经济效益,为农民们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

据统计,尽管不同农作物的秸秆燃烧热量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它们具备很高的热值,相当于煤炭的50%。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依赖,同时也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显著帮助。此外,这种资源综合利用还能够将剩余的灰渣作为肥料回馈给土地,即便是在经济上也是双赢。

为了推广这一技术,陈集镇政府大力支持,并为相关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明玉专业合作社的一位理事长薛钰,在学习后没有急于投资,而是先租用一套设备进行试验,最终成功运送超过1000吨麦秸捆至电厂。这项成果激励他扩大规模,并购买更多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产量。在2019年,他成功销售了4000吨以上的产品,每年的收益可达12万元左右。

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和扩展,现在已有计划增加收购点,加强技术普及,以及通过政府扶持和合作社独立经营来进一步推动这个产业链条。一旦成功实施,这不仅能改善环境质量,还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使得此举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的一大胜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