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镇在江苏省仪征市,秸秆处理的新篇章。每当麦稻丰收时期,农民面临着一大难题:如何处理那些茂盛的秸秆?但在这片土地上,这个问题已被巧妙解决。借助搂草机和打捆机,小麦田中的秸秆被整理、压实并打成硕大的圆柱体“麦秸捆”。这些捆绑后的高效能资源随后会被送往发电厂。
自从秸秆成为了一种“新能源”,它不再是农民们所谓的“烫手山芋”,反而变成了可贵的商品。在这里,农民不仅从中获得经济收益,还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降低农业成本,使得这一循环更加环保。
据统计,不同作物的残留物燃烧热量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其热值远高于煤炭。而且,与传统燃料相比,使用植物材料作为能源具有显著优势,因为它们含有的硫量较低,从而减少了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此外,这些余灰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如钾、磷和钙,可用作肥料,为土壤提供必要营养,而无需额外投入。
为了推广这个创新技术,大力支持合作社购买机械,并对其进行培训。明玉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成功案例,他们与上海电气天长分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每年向电厂销售大量的麦茬。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政府也积极参与此事,将资金用于支持合作社扩大规模,并鼓励更多人加入这一生态友好型产业链。在陈集镇,他们计划增加收购点,加强利用范围,让这个项目成为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农民收入的大型产业项目之一。
这样一来,不仅环境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给予人们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让曾经看似废弃的小麦残渣变得宝贵又珍贵。而这样的转变正是我们共同努力下实现的一个美好未来——一个既保护自然,又促进社会发展的地方实践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