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垃圾拒运案件背后生态旅游如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杭州一家“海底捞”连续四天的垃圾被拒运后续:部门昨日突击复查,垃圾分类整改基本过关,取消“垃圾拒运”

最近一个月,海底捞绍兴路店长时间存在不规范的情况。6月6日,下城区“三化四分”办、文晖执法中队及朝晖环卫所等单位再次联合上门,经检查发现,店内垃圾收集容器配置不规范,垃圾混装等现象依旧存在。之后,部门对该店开具了“垃圾拒运单”,并要求其限期整改(本报6月7日4版曾有相关报道)。

10日,这家海底捞门店限期整改的最后一天,在部门突击检查中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这家海底捞门店整改基本到位,因此部门将不再对其施行“垫废物”。

后厨配料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一楼电梯口和用餐区都贴上了多块宣传告示牌。在后厨配料间里,这个曾经放着混装钢制不合规的钢桶的地方,现在已经取消了这个混装点,并且设置了一个绿色桶作为新标准。此外,还在洗碗间设置了餐厨、可回收和其他三种类型的桶。

下城区专项检查员王伟岸说:“6月6日时,我们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标识显示分类,但现在已基本完成整改。”

此外,该商场还重新提升了一楼的集中置放点,将黄绿色桶摆放在那里,并安装围栏隔离,便于每天定时清运。

据杭州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清洁直运一分公司负责人王木青介绍,他们一直负责这家的垃圾清运,每天大约26桶。“最近几个月,我们注意到这家店做得不好,比如污水溢出导致周边环境受影响。我们多次沟通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只能向部门反映。”

杭州已经发出了26张这样的警告信号,以后这将成为常态化管理方式。

从去年夏季开始至今,有26个小区或单位因为未能遵守规定而接到了类似的警告信号。

根据市局市容环卫监管中心,他们会要求这些单位、小区限期进行修正。如果他们能够完成这些要求,那么这些警告就不会继续有效。而这种做法将被视为一种常态化管理方式来推动城市中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