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废水资源化与近零排放关键技术在乡村旅游成功案例中的自然景观中获突破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多家企业合作,研发了高盐废水资源化与近零排放的成套技术与组合工艺,并在焦化尾水处理中取得了突破。10月20日,这项技术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加强推广应用。

这项技术解决了煤化工、钢铁和焦化行业中的水污染问题,包括投资运行成本高、淡水回用率低、浓水排放量大以及产生大量固体杂盐危废等问题。在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及企业横向课题的支持下,过程工程所环境技术与工程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高盐有机废水纳微气泡-催化耦合强化臭氧氧化、高效脱盐与浓缩,以及基于酸碱再生和水回用的焦化尾水近零排放工艺集成。

这些新技术被应用至鞍钢化学科技三期110万吨焦化尾水处理(50m3/d),实现了产水率>90%,满足工业循环冷却water补充要求;浓water产率<10%,可满足冲渣等浊循环回用要求;同时,大部分氯化钠转变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可以回用于生产线。

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姜艳萍主持,有来自项目完成单位、企业代表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士参加。这次成果鉴定的召开标志着该领域的一大进步,为推动我国基础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