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辽宁省的鸭绿江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飞区中的重要一站,每年的迁徙季,在这里看到群鸟齐飞的情景并不稀奇。不过图中的一幕并不是发生在人们熟知的鸭绿江口鸟类保护区,而是拍摄于东港市东侧一片由废弃储灰池演变成的湿地,人类的城市,成了鸟类飞翔的背景板。摄影/周贵平
7月盛夏的午后,空气中燠热的水气裹挟着泥土和挺出水面的高大芦苇的气息。在鸭绿江口以北的一片水塘边缘,漂浮着一艘小型的平板浮船,船上搭建了伪装网,许晓德和几位摄影师朋友已经连续几天隐身其中,用相机镜头关注着眼前波光粼粼的水面。他们很少交谈,只将手指轻按在快门上,既是为了不发出声响,也是为了不至错过那些转瞬即逝的精彩画面。
伪装网中一片安静。而此时周边的环境却是一片嘈杂,这片水域充斥着迁徙来此的上万只候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贴着水面飞行的燕鸥发现食物后,便一个猛子俯冲而下,激起的水花发出响亮的“哗啦”声。燕鸥的亲鸟是尽职的父母,对雏鸟的照料宠溺可谓无微不至。它们通常在岸边的埂坝上用树枝、植物的茎秆和泥土筑巢。与之相比,凤头䴙䴘用水草精心编织的水面浮巢则要显得“高端”许多,雏鸟常常整齐地列队跟在母亲身后,当它们游近岸边时,往往会引起燕鸥的警惕,一些神经过敏、脾气暴躁的燕鸥甚至会发起试探性的攻击。两种鸟类,看似领地泾渭分明,但在面积有限的生境中,冲突很难避免。只不过,这样的情景对于许晓德他们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