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炎热如炙!探秘旅游规划发展趋势中的三伏知识宝库
古语云:“热在三伏”,这段时间气温最高,潮湿闷热,如同一道无形的蒸笼。全境皆开启“烤箱模式”,那么,“三伏”又是怎样形成的?为何今年“三伏”变成了“加长版”?为何“三伏”最难熬?
传统上,我们使用“干支纪事”的方法来计算年、月、日和时,这包括了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每隔十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因此,二十四节气中,“夏至”的第三个庚日被称作“初伏”,第四个庚日则是“中伏”,而最后一个庚日前的第一个庚日被称作“末伏”。然而,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不固定,所以初、中、末各自对应的具体日期也不同。
今年的头三个庚日分别落在7月16到25号和8月15到24号之间,而中间那段时间则是一个20天的大波浪。这就是为什么今年我们有40天的加长版三个季度。而为什么这个时候会如此酷热呢?主要原因是地球被厚重的大气层包裹,使得太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地面,而是先照亮空气,然后通过红外辐射、空气流动以及水分蒸发将这些能量传递给空气。
此外,每平方米的地表顶部还有大约10吨的空气储存大量能量,这使得地面的温度不会太高,并且晚上的温度也不致过低。因此,每天天际温差仅仅几摄氏度或十几摄氏度。这就意味着每一天平均温度并不完全取决于从太阳收到的多少能量,而是从收到的总能量减去散出的总能量。
由于七八月份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加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整个华北地区,从而导致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直射增温,最终导致更为酷热。此外,《史记》中提及秦德公二年的初伏,以狗御蛊,此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常态。而《齐民要术》则记录了小豆种植时机,以及南方农谚关于萝卜、二白菜、三芥菜等农业习俗。
此刻,在北方人们还有一句老话:“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芥菜。”这说明头期开始种萝卜,第二期种白菜,一旦过了季节可能就会白白浪费原料。在这样的炎炎夏夜里,不仅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还需注意防汛以避免自然灾害发生。同时,这也是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之一,即便是在炎热期间,也有诸如饺子、二面、三烙饼摊鸡蛋等丰富美食可以享用,以抵御酷暑并庆祝新粮入户。此刻,你是否已经品尝到了这一季节独有的味道呢?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