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共享了286天的优良天气,这一数字展现出了一种“增绿减污”的明显趋势。蓝天中隐藏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一级优质空气日数达到138天,比上一年增加了24个,总计达标率为48.6%。在全年的运行中,只有3次重污染事件发生,相比之下,与去年相比减少了5次。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特别是在过去十年的大规模治理行动中,PM2.5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最终实现国家二级标准的突破。而在2022年,我们又继续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使得这一指标降低近七成。此外,在过去十年里,不断地推动PM2.5浓度下降,我们已经实现了66%以上的累积降幅。在与2013年进行对比时,可见我们取得了一个数量级上的巨大进步。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警觉,因为当前区域排放量仍然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大气质量治理取得的成果并不稳固,而臭氧问题尤其凸显。在秋冬季节,PM2.5污染依旧时常出现,这表明我们的工作远未结束。大气质量治理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其挑战性依旧存在。
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努力,我们发现排放特征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最初以工业企业为主导转向城市运营和生活方式产生更多排放。这意味着我们的减排空间越来越有限。
为了维护首都更加清新的空气,我们必须采取更严格、有效的手段来寻找新的减排空间,并探索同时解决PM2.5和臭氧问题的方法。我们将重点关注共同源头物质NOX和VOCs,并推广全域多层次植树造林,以此作为碳汇储存的一部分。此外,还要加强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加强重点行业管理,以及构建全民参与减碳活动机制等措施。
对于未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要保护已有的自然资源,更要建立公园城市,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洁净的大自然带来的福祉。此外,要认识到全球变暖对未来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挑战,因此需要公众教育引导,以正确看待短期内可能出现的小波动,同时树立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持久战的心态,为首都是更加清新的蓝天贡献力量。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