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需融入生态系统管理,确保过去二十年每年固碳六亿吨。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在国际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阐释了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发展过程与成效,为未来的生态系统管理指明了方向。
中国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以人为措施治愈或恢复破坏或者退化的生态系统。进入21世纪,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理念更加系统,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目标。特别是党的以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成为重点,坚持保护优先、以自然修复为主成为共识。
傅伯杰强调,一体化治理需要多层级协同,不仅重视前期重建整治,还注重后期的系统保护,让自然做功。他指出,这种一体化保护把人融合进去,可以提升服务功能,加强服务能力,为人类贡献福祉。
四省(内蒙古、黑龙江、四川和云南)增汇潜力巨大。我国通过2000—2020年的生态系统管理,每年固碳量达6亿吨,对抵消同期工业排放有显著作用。据推算,2020—2030年,每年固碳量可达12亿吨;到2060年,将变为16亿。
傅伯杰建议将生态系统管理纳入国家战略,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固定温室气体当中的作用。他提出了四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对土地恢复进行布局;扩大并提高单位面积收益;设定区域目标,并进行多元化管理技术创新;保持整体投资效用,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