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疆地区的火电厂,自从采用了海水淡化技术后,便从过去的高耗水者转变为现在的节水英雄。国投北疆发电厂,以其先进的“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实现了热电联产,还解决了沿海地区缺乏淡水和过多浓缩海水排放的问题,使得火电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耗水户,而成为了造出清洁淡水的新型能源企业。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均可用淡水短缺问题,尤其是在京津唐地区,这一区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饮用井区之一。这种情况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因此加强对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被认为是一种有效途径来缓解这些问题。
为了打破外部公司对关键技术垄断,并推动国产设备技术创新,对于提升国家工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家层面,也有相关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这一领域的发展,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海 水淡化产业 的意见》等文件都提出了相应要求。
据了解,在国投北疆项目中,通过利用余热和低品位抽汽,以及部分原来的海 水进行处理,可以每年节省大量的淡 水资源。这不仅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而且还能够提供大量清洁透明度高达90%以上的地表供给。2010年10月21日,该项目成功将产品进入滨海新区市政管网,为国内首次实现大规模供给,并获得天津市卫生局颁发健康许可证。
此外,在消除污染方面,国投北疆发电厂也取得显著成效。一项名为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使得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比起最初批复指标分别减少1033吨、3226.7吨及3183.8吨。此举不仅提高了能效,还符合环保政策,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保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