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北疆电厂如何通过日本可持续设计产品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我国北疆地区的火电厂,自从采用了日本可持续设计产品和循环经济模式后,已经从以前的耗水户转变为现在的造水户。通过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这样的循环模式,这些电厂不仅实现了热电联产,还解决了缺乏淡水的问题,使得沿海地区可以减少对外部淡水资源的依赖。

然而,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小部分之一。这使得许多城市面临严重的供给问题,其中京津唐地区尤其如此。因此,加强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成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途径。

尽管如此,由于国外公司长期垄断这项关键技术,中国在海水淡化设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依赖性,这限制了国内产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并组织科技攻关,以推动国产设备技术向前迈进,同时也要拓展国际市场,为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提供机会。

国家层面的规划文件,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以及《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专项行动计划》的相关内容,都强调了加速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据统计,从2010年10月21日起,国投北疆项目工程生产的大量纯净度达到了20万吨每天,可以满足滨海新区近一半生活用水需求。此外,该项目还成功地将浓缩后的余留液用于汉沽盐场进行制盐生产,以及回收煤炭燃烧产生灰渣等废弃物料,用以制作建筑材料等多种副产品。

最终,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实践,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区域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经济效益,使得火电厂实现了“零排放”的目标,同时还提高了周边居民生活质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