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0月16日,生态环境部等16个机关部委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此我们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
行动方案中提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去年的目标。今年的计划要求“2+26”城市在秋冬季期间PM2.5平均浓度减少4%,重污染天数减少6%;相比之下,去年的同期目标为PM2.5减少3%,重污染天数减少3%。考虑到去年秋冬季期间空气质量并未达到预期(去年秋冬季“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上升6.5%、重污染天数增加36.8%),以及明年的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是全力以赴之举,这意味着今年秋冬季限产措施对于实现2020年的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对钢铁和焦化行业的生产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特别关注今年秋冬季钢企差异化限产效果。在限产政策方面,本次行动方案强调了差异化应急管理,即那些环保治理水平领先、排放强度较低的A级企业可以在严重污染时段豁免采取限制措施,而B级企业则需要适当减轻负担。目前,“2+26”城市中,只有唐山市公布了钢企分类结果,其中31家钢企中,有两家被分配为B类,其余均被分配为C类鉴于唐山地区环保治理水平在“2+26”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我们推测其他城市的分类结果可能会保持相似的分布模式。
对于焦化行业而言,该行业面临更大的产能压缩任务。本次行动方案要求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各自削减焦炭产能300万吨、1000万吨和1031万吨,并要求加快淘汰老旧炉子的工作。这将对焦炭市场造成短期内供给压缩,从而可能导致焦炭价格上涨。此外,由于这些区域的大部分淘汰老旧炉子工作都将在第四季度完成,这一阶段可能会对整个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风险提示:如果执行情况不如预期,或政策调整出现变化,都可能对相关产业带来不确定性。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