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清新的春日早晨,胖妮下班回家时,不料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所困扰。她的黑色风衣上满是灰白色的尘土,她拿出手机,拍了一段“今天北京沙尘暴有多可怕”的vlog,感叹“这衣服还能要吗?” 这个场景不仅反映了当下的环境状况,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此次沙尘天气频发的好奇。
4月10日晚间,“北京沙尘暴”词条冲上了微博热搜。这也是多省份目前均受到沙尘侵扰的一个缩影。中央气象台4月10日18时继续发布了对京津冀等18省区市的扬沙或浮尘天气预警。
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成来,他解释说,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每年春季冷暖交替期间,我国北方多冷空气活动,便易发生大风天气和相应的沙尘暴。而今年蒙古国南部、内蒙古中部降水偏少,植被覆盖偏少,为这次频繁的沙尘天气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吴成也提醒,这些只是当前观测数据,并不能代表未来。未来是否会再次出现这样的频繁问题,还需进一步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他强调,我国防护林建设、沙源地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对减少风砂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几十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荒漠化防治,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砂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这些都为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即使如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今年蒙古国南部降水偏少的情况下,这些措施仍可能面临考验。
最终,我们可以从这个小插曲中体会到,即便是在现代社会,我们依旧需要关注周围环境变化,并且持续努力维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