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正在成为趋势,北京全面启动水生态监测工作。8月20日,北京市水文总站宣布将开展2021年度第二轮水生态监测,涵盖全市166个主要地表水体。这次监测工作是今年第二轮,将在年底之前进行第三轮。自2009年以来,北京市已经推进了12年的水生态监测工作,从最初的面向重要景观水体扩展到现在的全覆盖。
水生态监测不仅包括传统的理化指标,还涉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此次北京的新一轮水生态监测将覆盖城市内外166个主要地表水体,并且会对这些区域中的湿地保护名录中的全部湿地以及近几年新建的重要湿地公园进行全面的调查。
此前,在2008年,中国政府就提出了将water ecology monitoring纳入常规业务之中,并开始在太湖、巢湖、滇池等大型湖库实施试点项目。随后,这项活动逐渐扩展至全国各省份,以确保河流健康评估指标得到有效实施。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些地方标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而对于国家来说,它们代表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即从单一维度(如只关注污染物浓度)转向更为全面和多维度(考虑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状态)的评价体系。这意味着未来不仅要关注一个地区是否有足够清洁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它是否具有良好的生境质量,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影响。
尽管这个概念看似新颖,但实际上早在2008年,就有人提出并开始商议如何将其列入常规业务之中。在那个时候,它被视作一种补充而非替代传统方法的手段。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通过综合考量才能真正理解一个地区是否“健康”。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谈论海洋环境保护时,我们必须包含所有这些因素,因为它们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球系统。而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努力必须更加跨学科合作,以便能够解决这个复杂问题。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