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13条铁索架起的桥梁,第一次横跨大渡河
往来藏地,从此畅通
这一跨
就是318年
康熙皇帝御笔题书
【泸定桥】
从“茶马古道”到“国民公路”
泸定桥318年的时代见证
泸定县
自明代起便是川藏茶马古道上
藏汉往来的门户
千百年来,川茶经这里进入藏区
318年前,大渡河畔没有桥
运茶的马帮和背夫到了泸定
只能从沈村、烹坝等几个渡口过河
藏族和汉族的文化物质交流
也只能依赖于渡船或溜索
图@1928年,四川省雅砻江上溜索。(仅为场景示意)
货物途经大渡河时,往往造成严重积压、腐烂
军队的频繁调动也在这里形成梗阻
然而湍急的大渡河水,每秒流速六米以上
乘船渡河十分困难,不知道有多少人和马匹
被它夺去生命
人们急需一条能够供人安全通过的桥梁
康熙四十四年(1705)
出于稳定西南边陲的考虑
终于下定决心
:
建桥,工期仅有一年
但东面是海拔三千米高的二郎山
西面是海拔四千五百米的海子山
在险峻高山之间
把一座桥架在急速的水流上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工程
图@(法)Auguste Francois 1903年拍摄,殷晓俊提供
为什么说是“前所未有”?
泸定桥
桥长101.67米,宽3米,高出水面14.5米
但却是用十三根粗大铁链组成
每根铁链长127米,带着约890个铁环
十三根铁链带着一万两千多个铁环,总重达21吨
加上其他铁件
整个泸定桥“体重”高达40吨
图@30年代泸定桥,由泸定文旅局提供
更艰难的是
四川本地当时并不产铁,修桥需要的每一块铁
都是千里迢迢,从陕西等地运来
为了保质保量,从每一个铁环,到两岸的铁桩
每一个铁件,都要刻有制造的年月以及工匠的名字
哪个环节的“铁货”断了,工匠就要被办罪
在当时以倾国之力建成的泸定桥
用八道纵向的走道板搭起桥身
六道可通车马,两道作为护栏
日常可供商旅往来通行
遇到战事天灾等突发情况,更可供千军万马通行
等于是在险峻山岭间
架起了一条藏区与汉地间的
【通途】
图@50年代泸定桥,由泸定文旅局提供
在世界桥梁科技史上,开创了奇迹
被誉为“西出盐关第一桥”的它
也让川藏茶马古道由此得以
伸延到更远的地方
成为当时由川入藏的唯一途径
建成后的200多年
1935年飞夺泸定桥战役的伟大胜利
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
至此,泸定桥名声远扬
图@影视资料
从川藏茶马古道走来
这条进藏之路
从”天路“成为“官道”,“商道”,“正道”
不断修缮为如今的公路、水泥路、柏油路
……
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29年(1940年)10月15日川康公路全线初通
但由于技术、经费、时间等原因,路基跨塌不能通车
整修起来也十分艰难,至1944年以后公路停用
直到1950年
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西进
随军队进入的有筑路工程技术员、解放军工兵
整修川康路,架设桥梁
1951年后川康公路全线畅通
1954年12月25日
从雅安-拉萨的康藏公路全线通车
1955年
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两条路并称
“川藏公路”
1981年
批准使用国家干线公路网时
川藏公路正式纳入了国道318线
如今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
“国民公路”
图片为小红书博主@甜小七作品
这318年来
泸定桥一直从未停止使用
泸定县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叶丹介绍道
“为了保护泸定桥
当地民众按照‘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的规律
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缮”
这318年来
无数的盘山公路、桥梁、隧道
在这条“进藏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连接”
连接着历史和未来
也连接着行走在这条路上的
你和我
如今,在泸定桥上游5公里处大渡河两岸的陡坡上,一座巍峨的“新”大桥拔地而起,两座桥墩直入云端,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建成通车,连接起一条新时期的天路。图片由泸定县文旅局提供
一条路与一座桥
在今时今日,成为了318年来的
时代见证
318年!
寻找在318上的318人!
今天是
泸定桥建成318年的纪念日
我们与泸定县携手
共同送出318本,带有独特编码的
国民公路G318通关文牒
送给318位幸运的旅行者
在5月15-5月29日期间
旅行者前往古道红村·化林坪、云端古寨·岚安
川藏第一桥·兴康大桥并拍摄美图、视频
并带上#318通关文牒#话题发布在任一社交平台
便可至泸定桥景区获取限量版318通关文牒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带着318通关文牒
欢迎更多的旅行者前往泸定
看蜀山之王贡嘎山的日照金山
看海螺沟的森林和冰川
看磨西古镇的涅槃重生
看雅家埂红石滩瑰丽不凡
翻越二郎山
在岚安古寨跳一曲锅庄
沿着化林坪的茶马古道
找寻那最后的一缕藏茶香
……
【参考文献】
小川,《桥见四川 泸定桥:见证百年峥嵘历史》,2020
中国网,《泸定桥:川藏线上“中国红色第一桥”》,2024
读城,《玩美318丨中国红色第一桥 @泸定桥》,2022
红色路桥东大说,《重走 · 泸定桥》,2022
四川文旅厅,《什么是泸定》,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