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的原住民是谁?如今他们已经往何处去?谁是今天额尔古纳的主人?他们的母亲河依旧是额尔古纳自从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发源自大兴安岭西麓的额尔古纳河就成为中俄界河。其干流全长9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最后在漠河汇入黑龙江。图中的额尔古纳河正流淌在室韦俄罗斯民族乡附近,这里是由草原向森林的过渡地带。从长满白桦林的山头向俄方望去,碧绿的河滩草原给人带来无尽的想象。
摄影/乌热尔图东西方移民潮交汇于此。在这条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理边界上,两国人民与自然共生,他们共同见证着时光静默而又不懈地流动。在室韦8月初的一天,当四十多岁的大马学永和他的妻子早早起来为游客准备饭菜时,他心中充满了对祖先土地的情感和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心存期待。
马学永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有名气的小伙计,他家的“木刻楞”房子经过改良,如今铁皮屋顶取代了传统斧劈木板,那些日益稀少且昂贵的手工艺品已然不再用以隔绝外界,而是被更现代化、实用的建筑材料所取代。他家旅馆能接待21位客人,如今所有房间都已被紧张填满,每一间房内都隐藏着来自世界各地旅行者的故事。
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岸、中游东岸的是中国唯一的一个俄罗斯民族乡——室韦。清晨浓雾中的视线虽然有限,但透过那层轻纱般的薄雾,我们仍能勉强辨认出对岸奥洛奇小镇上的岗哨塔,它们如同守护者一般站在那里,用它们坚定的姿态诉说着两国之间深厚而复杂的人文关系。
然而,从额尔古纳市经黑山头镇沿江公路一路过来,你会发现尽管风光宜人的沿江公路,却几乎无法近距离接触到这条生命之水。这段沿途绵密分布着铁丝网,一直延伸至下游,无数的地方因为这些看似简单却又如此坚固的人造障碍,被阻隔得只能远远观望。此情此景,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是否真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划分?
室韦虽然是一个国家一类口岸,但它与奥洛奇并没有开放民间小额贸易或人员交流。这一切似乎都是遥不可及,就连像马学永这样经常跨越国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也从未踏足过那个仅几分钟步行之遥的地方。而对于那些渴望探索未知、追求自由生活的人来说,这样的距离可能并不重要。但对于那些生活在这里百年的居民来说,这个微不足道的小溪,却成为了他们命运与身份的一个不可逾越之墙。
因此,在这个特殊而又平凡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历史叙述,有时候它是在水边建起桥梁,有时候则是在彼此之间筑起高墙。而当我们的目光穿透这一切,我们会发现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人们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与这个地方以及另一个地方相互理解和尊重,即使面临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也要勇敢迈出脚步,因为每一步,都将开启新的篇章,为这个地区增添更多色彩和意义。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