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我们成功地从嘉善的一家企业手中购买了6.847吨/年化学需氧量和0.685吨/年氨氮排放指标,这些指标正好满足我们即将实施的高温高压节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需求。这个技改项目已如同一股动力,推动了减污与降碳工作,预计实施后,我们将能够显著削减原煤消耗量,达到了26318吨/年。这一切都归功于浙江恒洋热电有限公司安环部经理吴文涛先生和他的团队。
浙江恒洋热电有限公司是海盐县唯一的一家公用热电联产企业,它承担着周边160多家工业企业生产和生活供暖任务,其供暖覆盖范围包括沈荡镇、于城镇、百步镇、望海街道、武原街道及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等区域。在2022年,该公司智慧电厂技术改造项目获得了全省智慧电厂示范项目的殊荣,为嘉兴独树一帜。
为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供电、供热的能源消耗,本年度该公司投入1.2亿元实施了一项高温高压节能技术改造工程,以“节能减耗环境保护”为目标,对现有的次高温次和机组进行升级改造。此举旨在提升公司发展水平,同时也对外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由于发展需求,我们需要保障排污权指标以确保技改项目顺利进行。通过前期沟通与协调,与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和嘉善分局紧密合作,我们成功促成了这次交易。科长黄青愿介绍说:“我们主动介入,对接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最终帮助两家企业达成交易意向。”
交易完成后,生态环境局进一步提供指导,在信息填报过程中面对面服务,并在签约网上申报审核方面给予支持,以确保流程顺畅。在资格审核合同签订领取交易凭证等环节,全程指导帮扶,使得整个过程得以顺利完成。
“如果没有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的积极服务以及全程指导,我相信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会更大。”吴文涛回忆道,“公开竞价方式不仅难以理解其流程,还可能导致较长时间影响我们的整体进度。”
建立有偿使用并交易排污权制度,是我国资源环境领域重要创新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之一。“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环境保护政策。”黄青愿解释,“目前国家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
此次事件证明,无论是出让富余排污权实现获利还是购买所需解决问题,都体现了双赢结果。这背后的故事展示了一种新的理念:让资源有偿,让环境有价。在2007年, 嘉兴率先探索建立这种制度,为企业培养出了“资源有偿、环境有价”的意识。而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地区,浙江近日出台《浙江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鼓励跨区域交易。此外,《关于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助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探索推进跨区域排污权指标交易,为建设者提供解决缺口问题的手段。来自海盐及嘉善的事例,不仅展现了经验,也为全省建立跨区域市场打下实践基础。“此次事件既是一个试水之作,又进一步完善了整个体系。”相关负责人总结道。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