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国电子产品与家电的生产消费大幅增长,导致近年来电子废弃物数量激增。随着全球产业链中我国的地位,我国成为了电子废弃物重要聚集地。据统计,全世界的电子垃圾每年增长15%-30%,其中约7成通过不同途径送到我国。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电子废弃物可持续管理与回收利用技术体系,对于深化循环经济建设和参与全球资源大循环至关重要。
厘清我国电子垃圾处理工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以及这些障碍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机制,有利于指导相关政策制定者与决策者,从而最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垃圾可持续管理与处理体系。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系统阐述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可持续处理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环境、技术以及社会方面的障碍及其相互作用因果机制。
主要障碍:
经济方面:包括价格缺乏竞争力、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正规大型回收企业参与度低。
环境方面:主要为处理过程中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技术层面:主要包括小型废弃物处理车间设备缺乏与技术缺失、基础设施不完善。
社会支撑体系:主要包括管理体系与立法不完善、群众法规与环境保护意识欠佳等。
因果机制
我们应用灰色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方法对这些障碍及其相互作用因果机制进行分析。根据性质,将它们分为“原因导向”、“结果导向”以及“连接”三组。原因为导向型障碍包括“管理体系与立法不完善”、“政府部门职责不明确”以及“补贴政策不完善”,结果导向型障碍则是“正规大型回收企业参与度低”,其余为连接型障碍,其中小作坊非法回收被认为是我国内外最大挑战。
基于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推进電子廢棄物處理健康有序發展相關政策與措施:
通过法律規範與補貼支持,逐步構建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並建立廣泛網絡以促進规模經濟。
加速分選技術研發,以降低處理成本並推動電子廢棄物產業健康發展。
建立生命周期觀念,構建從產品開發到最終處置形成生態鏈,並推動高新技術主導循環經濟模式。
大力推廣環境教育提高民眾對電子廢棄材料處理之意識及參與度。
作者簡介:
任競爭:博士,在南丹麦大学任助理教授,並在瑞典安全與發展政策研究院擔任非常驻研究员等多個職位,其研究方向為低 碳能源規劃與評價,可持續工程等。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40余篇研究论文余篇。此外董亮也是一位專業人士,他們一起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並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