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观察者,我注意到景区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这些污水主要来自餐饮和宾馆,每天客流高峰集中,季节性波动较大,甚至不同位置的排放特点也有所不同。中午时段是餐饮污水排放的高峰期,CODCr和BOD5浓度相对较高;晚上则是宾馆生活污水排放高峰,虽然进入量大但浓度较低。
为了不破坏风景效果,管网通常设置在低位隐蔽区域,这导致管道坡度大、流速快,使调节池难以调节,对后续处理造成冲击。山上风景区污水处理工艺往往照搬城市小区标准,没有考虑特殊环境条件和复杂性,更缺乏与景观协调性。
由于可用面积有限,大多数系统采用组合形式,但这限制了内部水力条件和有效池容量,使短路现象普遍发生,对处理效果影响明显。此外,由于价格和安装便利,一些设备选型并不理想,如潜水型设备尽管初期便利但维护困难。
因此,我们应该严格禁止工业生产,以保护环境质量并简化混合后的复杂处理问题。本文专注于无工业生产的山地风景区,其简单的生活污水可以采取生物膜法或活性污泥法进行二次处理。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兴起,我们开始探索生态(自然生物)处理方法,这种方式虽占地广且易恶化周边环境,但适合山地植被丰富的地方应用。
指导方针包括:一体化设备应能接收综合废物及有机废物,并采用耐腐蚀材料如玻璃钢、碳钢等配置;整套操作简便,全自动控制,无需人力管理;主特征包括埋地式全自动,无回流、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此类设备适用于住宅至工业领域所有产生生活或有机废料的地方。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