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这个秋天的故事不同于以往。作为一个拥有30万亩农田的重要粮食产地,颍州区通过全力以赴的努力,不仅实现了“不着一把火,不焚烧一处秸秆”的目标,而且还展现出了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并重的新局面。
在这里,各部门和乡镇之间形成了紧密协作的工作机制,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并积极配合。环保部门致力于加强执法检查,确保信息收集和通报工作有序进行;农机部门则推广使用秸秆机械化粉碎旋耕技术,加强对农机作业监督管理,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同时,对于蓄意焚烧导致严重环境污染、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行为依法予以打击。
为了鼓励更多农民采用高效节约的生产方式,颍州区政府还提供了诸多补贴政策。除了国家购置机械补贴外,还给予购买大型收获粉碎一体机等高效设备的大户额外补贴。此外,对购买中小型秸秆处理设备也给予一定金额的补助。这一切都促使当地居民认识到生态保护对于我们共同未来至关重要,并积极参与到这场为期长远的地理转型中来。
这个秋天,在颍州区,没有一次大规模火灾,没有一次大量废弃物质无序排放。而眼前的景象,是金黄色的稻谷与绿油油的小麦交织在一起,以及各种花朵盛开,为这个地区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生态友好、现代农业实践,也看到了当下中国农业改革的一种成功案例。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