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爆炸事故后,人们最担心的不仅是那座巨大的深坑,还有它内含的含氰化物和有机物废水。随着可能降临的雨季,这些潜在危险加剧了。如果没有妥善处理,这些废水一旦泄漏或溢出,后果将不堪设想。
环境应急专家包景岭指出,虽然雨水能够清洁空气、洗刷建筑上的粉尘,但大量雨水也会使事故现场未清理的含氰化物等有机物废水更加易发。因此,天津市环保部门已经针对周边区域降雨展开多项应急准备。
8月16日晚,由于陈吉宁环境保护部长特别关注这次事故中的污染问题,他亲自到达了天津保税区扩展区污水处理厂和“破氰”废水应急处理装置,并要求强调安全防护措施,对于下雨时不能发生泄漏的问题尤其重视。
由于爆炸核心区域仍在进行搜救工作和遗体检测,以及对现场遗留物进行检测,因此环境应急人员无法进入爆炸点附近采样分析含氰化物和有机物成分。此外,“8·12”事故形成3个坑,其中一个大坑约长108米、宽80米、深6米,加上两个小坑,大约共存有6万吨废水。这些建立尚需进一步证实。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有一家位于天津港保税区京门大道上的污水处理厂被选定为负责处理爆炸事故废水的唯一机构,它也是最后一道防线。这家厂房距本次事故爆炸点东南方2000米左右,拥有平均每日可处理7000立方米污水能力,并采用SBR污-water 处理工艺,其出-water 水质可达到一级B标准,最终排入渤海。
此前,一部分设施受损,但这些损坏可以迅速恢复,不影响正常生产。作为运营方,该公司已做好相关准备,以确保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无害化地处置这些毒性高浓度的化学品残留及其他危险材料。此计划包括四层保障措施以及六个监测环节,以确保所有涉及到的设备都能按预定程序运行并达标排放,同时保持对整个过程持续监控以保证安全性与有效性。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