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学的学校,大家都说我们是一个节约型校园。这个概念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比如水电费、纸张使用等等。但是,这个“每一分钱都要打卡”的理念却让我深有体会。
记得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我就被老师灌输了这种节约意识。我虽然是个小学生,但也知道大人们常说的“勤俭成风”这句话。所以,每当看到同学们不经意间浪费资源时,我就会觉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比如,我们学校的水龙头旁边总是贴着标语:“不要随意开关水龙头”。有的同学可能觉得这只是老板子的口号,但我却真心实意地去执行。在洗手间用完后,我总是特别注意关闭水龙头,而不是让它流个不停;甚至在刷牙时,也尽量减少用水时间。这一点,小小年纪的我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
再比如,课堂上的笔试和作业,如果发现纸张多余或者没用完,就会尝试把它们收集起来,让其他需要的人使用。一点点的小事,都能让我们这些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应该对环境负责,对资源珍惜。
但更重要的是,这种习惯养成了我的一种责任感。我明白了,在一个节约型校园里,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不仅要自己做好,还要影响和激励周围的人一起行动。慢慢地,当大家都跟着你的脚步走,那么整个校园的气氛都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当然,成为这样一个人并不容易,有时候还会遇到挑战,比如某天下午放学后,一群孩子兴高采烈地玩耍,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正在浪费大量的饮料。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体验过那种因为自己的举动而让别人感到困扰的情绪。不过,即便如此,我依旧选择站在那儿,用我的眼神告诉他们我们的共同目标:构建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我们的校园。
现在回想起过去,那些曾经似乎微不足道的小改变,现在看来,它们正是我成长为今天的一个环保倡导者的基石。如果你也是一个想要加入这个美妙旅程的人,那么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呢?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无论是大事或小情,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保护地球母亲贡献一份力量吧!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