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废水资源化与近零排放关键技术获突破自然旅游新景点探索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多家企业合作,研发了高盐废水资源化与近零排放的成套技术与组合工艺,并在焦化尾水处理项目中进行了技术示范。该技术于10月20日通过了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北京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加强推广应用。

煤化工、钢铁和焦化是中国的基础产业,但由于高投资运行成本、高淡水消耗、浓水排放量大以及产生大量固体杂盐危废等问题,这些行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焦化尾水资源化回用与近零排放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及企业横向课题支持下,过程工程所环境技术与工程团队合作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如纳微气泡-催化耦合强化臭氧氧化、抗污染压力/电驱动膜组合高效脱盐与浓缩,以及基于酸碱再生和水回用的焦化尾水近零排放工艺集成等。这一集成技术不仅实现了产出率超过90%,满足工业循环冷却补充要求,还将80%以上氯化钠转换为盐酸和氢氧 化钠,便于生产线使用。

10月20日,“焦化尾水资源利用与近零排放”项目成功通过鉴定会。此次鉴定会议由吴丰昌院士主持,由包括吴丰昌院士、孙德智教授、叶正芳教授等多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评估,他们一致认为该项目中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其可靠性和经济性。一致同意通过并建议加强推广应用。

此次会议还参会有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肖炘助理、曹宏斌研究员、李玉平研究员,以及鞍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张德敬主任等人代表参加讨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