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环境报的报道中,澳大利亚·长沙绿色建筑研讨会的成功举行,为湖南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杜恪然带领一支由澳大利亚绿色建筑理事会成员和十家知名建筑企业组成的代表团,与湖南省展开深入交流。在他们看来,湖南不仅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政策支持也十分明确,因此在绿色学校、办公楼等领域合作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目前,交通运输和建筑行业是社会能耗的大户,其占比高达33%。作为建设两型社会核心城市的重要任务之一,减少能源消耗成了长沙市面临的一项全新课题。2009年10月,长沙与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签署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合作备忘录,从而将绿色建筑纳入合作范围。此前一年,长沙被评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并开始对10个区域内共计368万平方米的建筑进行试点工作。此外,不久前,又有消息称,将启动一系列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及音乐厅在内的大型绿色建设项目。
据杜恪然介绍,在2010年的投资额度上,澳大利亚对其国内外的绿色建设计划投入达到了180亿 澳币。而且,该国设立了一套严格的六星级认证体系,其中已有超过400万平方米空间获得五星级认证,有800多万平方米正在申请认证过程中。此外,由于昆士兰州政府对于所有主要政府大楼必须达到至少五星级标准这一要求,使得该地区成为全球最先进且最具影响力的绿建典范地之一。
通过实践证明,在相同的地理条件下,比起传统结构,大型商用或住宅项目中的节能效率可以提升至80%,材料使用量减少到原来的50%,用水消耗降低至70%。此外,在真正实施了环保措施后的公司单位工作效率提高11.1%,学生成绩升高12.4%,病人康复速度加快22.2%。
然而,即便如此,一些专家认为,对于推广这种环保技术缓慢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公共意识以及成本过高等因素导致实际应用受阻。不过清华大学相关研究表明,只要合理规划并实施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少能源浪费,还能够提高企业生产力和教育质量,最终促进整个社会向更加可持续方向转变。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