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6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从当日起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记者就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标准修订相关问题,专访了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
与现行标准相比,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三方面突破。首先,调整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方案,将现行标准中的三类区并入二类区;其次,完善污染物项目和监测规范,包括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并收紧PM10和NO2浓度限值等;最后,加强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对于臭氧的监测,在征求意见稿中除沿用之前的1小时浓度外,还增加了8小时浓度,这是因为研究表明较低O3浓度情况下8小时暴露与健康效应更直接相关,而主要发达国家对O3的评价也是采用8小时平均浓度值。此次修订在保留O31小时的同时增加了8小时这个项目,可在环境空气质量实时报过程中,更有效地提示公众和环境管理部门防护臭氧的健康影响。
新指标对于监控和减少我国部分城市雾霾天气有重要意义。雾霾包含两个不同的概念:雾是相对湿度较高时发生的自然现象,而霾是一定天气条件下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距离小于10公里的大气普遍混浊现象。我国区域性灰霾天气日益严重,与人为排放的大気颗粒物不断增加,尤其是细颗粒物增加有关。新指标通过加强PM2.5项目作为基本监控项目,同时收紧PM10和NO2浓度限值,对当前危害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大力开展大氣環境保護工作,以防控灰霾等重点大氣污染問題。
目前纳入空氣污染指数(AQI)的评价因子偏少,不足以适应我國當前空氣污染評價要求。在配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而制定的《環境空氣質量(AQI)日報技術規範》实施后,可以缩小两者的差异。此外,《環境空氣質量(AQI)日報技術規範》的四个方面改进包括将環境 空氣污染指數(API)改為環境 空氣質量指數(AQQ),與國際通行名稱一致;調整了分級分類表述方式,以及完善發布方式,使之更加準確反映我國現階段複合型大気污染形勢。
尽管已有成熟的PM2.5監測技術,但由于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PM2.5監測涉及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财政资金支持等系统准备工作,因此目前尚有一定难题需要逐步推开解决。
新標準发布实施意味着我國將會對大気環境進行更嚴格管理,並進一步減少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的一些主要汙染物,這樣可以促進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並保障公共衛生。但是否能夠實際達到這個目標取決於如何有效執行這些措施,以及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能源消耗過剩問題以及工業廢水排放問題。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