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9月20至24日,由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合承办的第三届中德“中亚干旱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环境演变”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特里尔大学、霍恩海姆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新疆生地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等十余所科研院校的70多位中德专家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代表围绕气候变化对中国及中亚干旱区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干旱区的影响、干旱区社会经济、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管理、政策与管理等10项主题进行了大会专题报告和研讨。
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席陈曦研究员代表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致辞。他指出,自2013年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德双方科学家开展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先进的干旱区生态环境系统管理模式,在干旱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领域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希望双方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强更加广泛的合作,通过成果转化,为干旱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科学支撑。
附件下载
标签: 地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