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黑龙江省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获悉,位于大兴安岭境内的“鄂伦春马”种群繁育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濒临灭绝的“鄂伦春马”已得到有效保护。据介绍,2007年国家投入220万元,在大兴安岭东部的白银纳 鄂伦春族乡实施“鄂伦春马”培育计划,其中包括30余公顷的马场。这项培育计划已培育出200匹“鄂伦春马”。根据计划,该马场将培养千匹“鄂伦春马”,成为中国唯一的“鄂伦春马”种群繁育基地。
曾经驰骋于大小兴安岭的“鄂倫春馬”,如今已濒临灭绝,数量不足600匹。随着鄂倫春族逐步下山定居,多数“鄂倫春馬”已转为农用,马的品种和谱系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鄄颜色素有大興安嶺 “馬背”民族之稱,与馬有著不解之緣。 鄄颜色素與 “戴恩流學馬 ”是相依為命 的伙伴。
呼玛县白银纳 鄄颜色素 族乡副鄉長關金芬說:“戴恩流學馬 是中國大小興安嶺獨有的地方優良品種。它們性情溫順、行動敏捷、抗高寒、耐饑渴,在山地乘驅能力也較好。”據馬場負責人介紹,興建該馬場不僅可以保護 “戴恩流學馬 ” ,同時還將在山林中重現 鄄颜色素 民族 的原始居住和狩獵場景,使游客了解 鄄颜色素 民族 的游獵生活。
然而,由於人口只剩8000多人,是中國人數最少的一個民族,一分散在內蒙古自治區與黑龍江省交界的大、小興安嶺林區中,這使得這個小型民族面臨著生存威脅。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戴恩流學馬”的保存同樣重要,它們不僅是一種珍貴動物,更是對當地歷史和文化的一種見證。
總結來看,“戴恩流學馬”的保護工作具有深遠意義,不僅是對這些珍稀動物本身的一種救助,也是一次對當地民俗文化進行傳承與推廣的大型項目。此舉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並增強民眾對自己的文化自豪感,有助於維護並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能夠繼續活躍下去,而不是隨著時間一去無蹤。
标签: 地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