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日前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15个部门共同制定并印发,该方案提出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国际互信和持续加强能力建设四项主要任务,并分解为22项具体工作。这种举措标志着我国在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在面对海外市场严苛产品碳足迹披露要求时,更是成为企业必需面对的问题。
例如,《欧盟新电池法》规定,从2025年2月18日起,出口欧盟市场的电动汽车电池必须完成符合PEF标准的认证,并通过第三方审核才能销售。此外,还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是全球首次将产品碳足迹纳入法规要求,显示出产品碳足迹正在成为进入国际市场和供应链的关键条件。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产品碳足迹不仅衡量企业与其产品绿色低碳水平,而且帮助消费者了解气候变化影响。通过核算和量化这些排放,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情况,为改进生产过程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满足特定市场合规需求,对应对新绿色贸易壁垒也有积极作用。
因此,随着相关国家法案对于产品碍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在欧盟、新西兰、日本等地,即使在美国《清洁竞争法案》(CCA)也提出了类似的倡议,这些都意味着企业出海所需“通行证”之一就是披露他们的 碳脚印。而且,如宝马这样的跨国公司已经宣布2030年单车全生命周期减少40%温室气体排放,这样的目标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型制造商追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提升ESG表现,加强对减排计划的实施,以及提高ESG报告质量,以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青睐。SGS作为一个专业服务机构,在低碳与能效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可以提供专业高效的解决方案,如ISO 14064-1:2018温室气体量化与核查、ISO 14067:2018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Quan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等,以帮助行业客户实现绿色转型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标签: 地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