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镇的麦秸捆在丰收季节不再是堆积如山的垃圾,而是被机械化打捆机收集起来,变成了“新能源”的源泉。这些秸秆不仅解决了农民处理问题的一大难题,还为他们带来了经济收益。
每当麦稻成熟时,搂草机和打捆机便忙碌于田间,将秸秆收拢整理压实,几分钟后,便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圆柱体“麦秸捆”。这些捆绑好的秸秆被送往发电厂,它们成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之一。
据研究,每公斤的平均热值为15000KJ/kg,比煤炭高50%,而且产生的含硫量远低于煤炭,不但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且燃烧后的余灰还含有丰富的钾、磷、钙等元素,可以作为高效农业肥料,对环境保护和农作物生产都有益处。
明玉专业合作社在响应政府号召下,与上海电气天长分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定量向电厂供应大量的麦秸捆。薛钰先生,在技术培训后,开始投资购买打捆机械,并逐步扩大规模至今已达5000吨以上,每年收益达12万元以上,为农民提供了一条增收之路。
此外,这些加工后的常温草捆密度增大,便于运输、保存堆放、加工和销售,也使得小麦经过机械收割留下的茬子能够及时修整平复,对土壤修复也有好处。此举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还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让“小麵”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为政府、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民带来了利益。
标签: 地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