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主题征文:秸秆转化之旅,共创绿色未来
在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一场关于秸秆的革命正在quietly发生。每当丰收季节到来,小麦田里的麦稻秸秆便成为了农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但是,陈集镇却展示了一种不同的景象——搂草机和打捆机在小麦收割后的田间穿梭,将那些曾经被视为“烫手山芋”的材料整理成硕大的圆柱体“麦秸捆”。
这些捆绑好的麦秸捆并不再是无用之物,而是被送往发电厂。在这里,它们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还为农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来源。通过这种方式,陈集镇将原本的废弃资源转变成了可再生能源,这一做法不仅经济高效,也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据统计,每吨干燥的小麡禾(即小麦)含有15000KJ/kg的热量,与煤炭相比,其热值约占50%。而且,这些余灰中含有钾、磷、钙等营养元素,对于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益处,可以作为肥料使用,从而降低种植成本。
此外,由于燃烧时产生的含硫化合物较少,因此排放更符合环保标准。此举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促进了农业循环利用,使得农作物种植更加高效。
在这个过程中,明玉专业合作社扮演着关键角色,该合作社通过与上海电气天长分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将大量积累的小麡禾进行机械化收集和打捆,并定期向电厂供应。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之路。
政府也积极支持这一项目,为薛钰等参与者提供技术培训,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推广这项新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项目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在2019年实现了向电厂供应4000吨以上的小麡禾,以及5000吨以上的小麡禾销售额。
未来,陈集镇计划进一步扩大这一项目规模,加强政策扶持,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同时提高经济效益。这一努力已开始获得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收入的大好机会,是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标签: 地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