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子产品与家电的生产消费不断增长,这也导致了电子废弃物数量的快速增加。随着全球产业链中我国的地位,电子废弃物在全球范围内也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中国。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电子垃圾增长率为15%-30%,其中约有7成通过不同的途径流入中国。
电子废弃物不仅富含资源,还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立适合我国特色的电子废弃物可持续管理与回收利用技术体系,对于深化循环经济建设和参与全球资源大循环至关重要。因此,分析我国电子垃圾处理工业面临的障碍及其相互作用因果机制对于指导相关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至关重要,以最终构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電子垃圾可持续管理与处理体系。
主要障碍及因果分析
主要障碍:
经济方面:包括价格竞争力不足、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以及正规企业参与度低。
环境方面:主要是处理过程中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技术层面:小型车间设备缺乏技术缺失,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
社会支撑体系:包括管理体系与立法不完善、进口干预机制缺失、群众意识不足等。
因果机制
该文基于上述障碍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灰色决策试验等方法探讨了这些障碍之间相互作用因果机制。根据性质,将障碍分为原因导向、结果导向以及连接三类,其中小作坊非法回收被认为是最大挑战。
政策实施与未来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推动電子廢棄物可持续處理相關政策與措施:
通过立法支持,加快形成规模经济。
加速关键技术研发,如分选技术以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构建生命周期理念下的生态工业链以实现高新技术主导下的循环经济模式。
推广环境教育提高民众意识。
标签: 地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