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子产品与家电的生产消费不断增长,这也导致了电子废弃物数量的快速增加。随着全球产业链中我国的地位,电子废弃物在全球范围内也越来越多地被送往我国处理。这些电子废弃物蕴含丰富的可再利用资源,对于构建循环经济具有极高价值。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立符合我国特色的电子废弃物管理与回收技术体系对于参与全球资源大循环至关重要。
为了探讨我国电子垃圾处理工业面临的障碍及其相互作用,我们系统分析了包括经济、环境、技术以及社会方面的问题。在国际期刊《Waste Management》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性文章,该文阐述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和措施。
首先,我们发现存在一系列主要障碍:从经济角度看,缺乏竞争力的回收价格、不完善的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正规企业参与度低;从环境角度看,是严重污染问题和健康威胁;技术层面上的困难包括设备缺乏和技术落后,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最后,从社会支撑体系方面看,是管理体系与立法不完善、进口干预机制不足、群众意识差等问题。
通过应用灰色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方法,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障碍之间相互作用的情节,其中小作坊非法回收处理是最大的挑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推动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通过立法支持合理补贴,逐步构建成熟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如分选技术,以降低成本并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依托生命周期理念构建全产业链生态模式,以高新科技为主导;最后,大力推广环境教育提高民众意识。
标签: 地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