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官员就空气质量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低碳环保手抄报内容引发热议成为家长选购教育用品的首选场景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6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从此日起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记者就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标准修订相关问题,专访了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

与现行标准相比,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三方面突破。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较现行标准有哪些变化?答:与现行标准相比,《环境空气质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见稿)主要有三个方面突破:调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方案,将现行標準中的三类區并入二類區;完善污染物项目和监测规范,包括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加緊PM10和NO2浓度限值等;提高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国家環境質量標準。

問:在徵求意見稿中,对於臭氧的監測除沿用之前的1小時浓度值外,还增加8小時浓度值,原因何在?答:相關研究表明較低O3濃度情況下8小時暴露與健康效應更直接相關,目前主要發達國家對O3的評價也是采用8小時平均濃度值。此次修訂在保留O31小時同時增加了8時間這個項目,可在環境空氣質量實時報過程中,更有效提示公眾和環境管理部門防護臭氧的健康影響。

問:新指標的設定對於監控及減少我國部分城市霾天氣有何意義?答:霾包含了兩個不同的概念:霾是一定天氣條件下大量極細微的大氣颗粒物等均匀地浮游在大氣中的現象,使水平能見距離小於10公里的大氣普遍混濁。我國地區性灰霾天氣日益嚴重,与人為排放的大氣颗粒物不断增加,尤其是細颗粒物增加有关。標準修訂稿增加PM2.5項目為基本監控項目,同时收緊PM10和NO2濃度限值,是针对当前危害健康和生態環境的突出環境問題,用以引導相關地區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積極开展大氣環保工作,以防控灰霾等重点大気污染問題。

問: 公眾對優良天气回憶感受與污染指数(AQI)的常見背離感請詢,不源自于如未纳入评价因子的PM2.5等未纳入评价因子嗎? 根据二次征求意见草案是否会改变目前空气污染指数(AQI)与人们感受不匹配的情况? 答: 公眾對優良天气回憶感受與AIR(Air Quality Index, AQI)常見背離之感原因多元。一是目前納入AIR所評價因子的偏少而不適應我國當前AIR評價要求;二是AIR發布周期與傳統自然日不同;三是在24 小时內取得之結果與某一特定時間點之間存在差異。对于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Pm 2.5 是造成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在配合《環境空調質量指數(AQI)每日技術規範》的頒布執行後,可以預計會有一定的程度上縮短兩者的差距。

问: 您刚才说的《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Index (AQL) Daily Repor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与原来的相关规定有什么变化?答: 环境保护部同时开展了_AQL_ 制定工作.AQL 比AP 在四个方面改进了其中包括将AP 改为AQL 以国际通用的名称保持一致,并且扩展到CO 和Pb 等更多化学成分,以更好地反映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此外还调整了分级分类表述方式,与对应级别上的健康影响描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实时发布SOx、NOx、CO、Pb 的小时平均浓度以及O3 的小时平均浓度及八小时累积最大値。此项技术规则实施后预计可以缩减公众对优质天气回忆感觉与air quality index 之间不符的问题。

问: 从目前情况看,我们是否能够做好pm 25 的监测工作?对于这一指标监测技术准备如何?

回答说虽然已经拥有成熟技术并试点部分城市,但由于需要购买安装仪器设备、进行数据控制专业人员培训财政资金支持等系统准备因此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始pm 25 监测仍然有一定的难题需要逐步推开。

问: 新政策发布实施意味着中国大陆将得到有效控制吗?

回答说新政策加强大気保護改善生活品质但要看到没有多少排放就会改善所以必须减少排放才能降低污染使生活品质得以改善

最后提到未来将继续加强投入确保2016年全面实施时各地都能开展pm 25 等新指标监测工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