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光球上经常出没的一些暗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之一。由于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它周围光球的温度要低1500°K左右,因此在明亮的光球表面呈暗黑色斑点。充分发展的黑子是由较暗的核(本影)和围绕它的较亮的部分(半影)构成的,形状很象一个浅碟,中间凹陷约500公里。太阳黑子大多成群出现,每个黑子群由几个到几十个黑子组成,最多可达一百多个。黑子的寿命一般不长,仅一天左右,个别的可达一个月或一年以上。太阳黑子出现的数目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我们把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大年;最少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小年。前一次活动极大年到再次出现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表现为东西分布的不对称性(东半边比西半边多)和纬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关于太阳黑子,我国最早在《淮南子》中就有记载。《汉书·五行志》中对公元前28年出现的大黑子记录得更为详细,不仅记录了黑子出现的日期,而且还描述了黑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欧洲人1610年才开始用望远镜观测黑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