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京杭大运河自北至南,连接北京与浙江杭州,全长达1794公里,是一条贯穿中国南北的水道,汇集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还被誉为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实现对齐国的北伐及称霸中原,在公元前485年开始从邗城(今江苏扬州)到末口(今江苏淮安)的邗沟开挖工程,使得两大水道——长江和淮河得以相互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运河逐渐扩展,并在隋朝的大业六年(605年)由隋炀帝征调民工数百万,将通济渠与邗沟相连,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南北大运河网络。
到了隋朝晚期,大业六年的某一年,永济渠正式通往天津,再向东沿永定河延伸至蓟县(今天津附近),这标志着京杭大运 河基本成形。此后,又有多次修建和改造,最著名的是元朝将洛阳作为中心点,以缩短航程为目的,将原本弯曲的一段改直,使其从山东直接向北,与今日之所以成为如今这样一条重要交通线路。
对于我们这些学习地理常识高中的学生来说,京杭大运 河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成就,更是一个展示古代智慧与劳动精神的地标。而现在,它虽然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时代所需那样重要,但依然扮演着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的角色。在1949年之后,由于环境变化等因素,一些部分曾经废弃或受损,但经过恢复,现在 京杭大运 河重新开放供船只使用,并且进一步延伸至钱塘江,让人们能够欣赏到更广阔的风景线。
标签: 基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