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燃煤电厂环保改造的难题如山岳——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和资金筹措,每一项都像一座高峰,让人不禁感叹:如何将这些难题一一攀越?
首先,设备更新是必须的,但资金短缺让步伐迟缓。其次,技术升级也是关键,但选择困难。最后,环保要求不断加严,如“50355”目标,更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
除了蓝天,我们几乎看不到烟囱冒出的烟迹,但运行从未停止过。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破解这些难题,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
日前,在广州举办的一场燃煤烟气低排放技术研讨会上,我国国内多位代表参观了广州石化动力事业部CFB锅炉的运行情况。据介绍,这两座CFB锅炉主要燃料是炼油过程中产生的石油焦,其含硫量高达6.7%。监测报告显示,出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粉尘浓度分别为28.5mg/m3、2.85mg/m3和4.62mg/m3,全都符合广州市“50355”的要求。
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让燃煤机组达到燃气机组排放限值。但许多地方仍然不够满足,便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山西省对汞及化合物、三氧化硫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标准限值不断加严,一些火电企业面临资金、场地、技术选择等困难。一位火电企业环保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刚完成‘十一五’脱硫工作,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达标改造。”
不过,不仅有挑战,也有希望。在一些地方,比如广州石化动力事业部,他们已经成功实施了超洁净排放项目,用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稳定、高效地实现了超低排放目标。这给予了一线工作者极大的鼓舞,也证明了通过创新技术可以克服困难,使得环境更加清洁健康。
标签: 基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