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春日,我有幸见证了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重要时刻。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新机遇的日子,提出了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超过50%,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中国的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5.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高达12.7亿千瓦,约占总发电装机的49.6%。
这意味着,这一年,我们将迈出一大步,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在自然景观中开发生态旅游,不仅能够保护环境,也能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電。这包括推动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以及建设第二批、第三批项目,并积极推进光热发電规模化发展。此外,还要稳妥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并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大力推进分散式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 电项目建设,全年预计增加1.6亿千瓦左右。
除了这些具体措施,《指导意见》还强调,要坚持把能源保供稳价放在首位。我们需要保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国内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以常态供应应对需求超预期增长,全力保障能源供应持续稳定、价格合理可控。因此,本年度全国能源生产总量预计达到47.5亿吨标准煤左右,能源自给率稳中有升。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欣慰,同时也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不断创新与努力,我们才能实现一个更加绿色、高效且可持续的未来。
标签: 基础地理